童贯,被称为北宋时期的六贼之一。他与蔡京等奸佞之徒狼狈勾结,执掌兵权长达二十年之久,同时,童贯也是历史唯一一个终生与军事打交道的大宦官。时人称蔡京为公相,因称贯为媪相。
童贯,字道夫,开封人,他的具体生年不详。他早年出自大宦官李宪门下,后进入宫中。由于他生性巧媚,善于窥测皇帝和嫔妃的意图,很多事情上面还没有吩咐他就事先办妥,所以在宫中受到了重用。童贯还有一个与其他宦官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他的长相。他长得身材魁梧,力气过人,下巴还长着十几根胡子,从外表上看根本就不像是一个阉人。
公元年,也就是宋徽宗赵佶即位的第二年,童贯奉旨在杭州设置明金局替徽宗收集奇珍异宝。在此期间,童贯结识了蔡京,二人气味相投,很快就结成了政治盟友。此时的蔡京,被削除了官职正在杭州谪居。为了恢复官职,蔡京请童贯在徽宗面前说好话,徽宗喜欢字画等工艺品,蔡京便将自己所画的屏幛、扇带交给童贯,并且用高价购买名人字画,统统由童贯送进宫中供徽宗玩赏。童贯回到京师后,不失时机地在徽宗面前进言,说蔡京是栋梁之材,不应放置闲居,同时暗中指使太常博士范致虚、左阶道录徐知常等人,在皇帝面前吹嘘蔡京。结果蔡京很快被召回朝廷任职。由此,二人开始了相互勾结,祸乱朝纲的闹剧。
公元年二月,童贯被任命为征讨西北的监军。童贯能掌握军权,完全是宰相蔡京的推荐。宋神宗赵顼在位时,曾任命宦官李宪为监军。李宪虽然是宦官,但他也能拓地降敌,颇有威名。童贯本出自李宪门下,蔡京便以此为由,保举童贯。
童贯耀武扬威地走马上任后,与主帅王厚奔赴西北。大军刚至湟州,正巧遇上宫内太乙宫失火。徽宗认为这是上天的警告,急忙下令驿使飞递童贯军中,命令停止大军征讨,让童贯回到京师。童贯看后马上塞到靴筒里。王厚问有何事,他却说∶“皇希望我们快些成功!”童贯之所以违抗皇命,一是怕回京后丢掉兵权;二是邀功心切,不甘心中途罢兵。这一行动充分表现了他专横跋扈的阴险狡诈。
于是,大军继续挺进,打败了羌族,收复了青唐等四州。捷报传到京师,徽宗非常高兴,不仅没有追究童贯违令行为,反而对童贯大加赏赐,擢升他为景福殿使兼襄州观察使。至此,童贯成为内侍加朝臣的双料人物。
公元年,童贯被任命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以图西夏。不久,又升为武康军节度使。公元年,童贯的部将辛淑献、冯璀收复了洮州,刘仲武收复了积石军,并且招降了羌人首领臧征扑哥。至此,西北羌人占据的几座大城池全部收复。童贯立下了大功劳,被封为检校司空、奉宁军节度使。权势的扩展,使童贯的野心开始膨胀。他以内侍之便,侍宠弄权,指派将领、官吏都直接让徽宗下旨,根本不在朝堂上商议,就连宰相蔡京也常常被凉到一边。童贯的权势显赫程度,明显地超过了蔡京,这但蔡京心中大为不快。所以,当诏令授予童贯开府仪同三司时,蔡京坚决不执行诏令。
公元年,童贯升任检校太尉。徽宗让童贯作为朝廷使节,出使契丹。朝中有人认为派宦官为使臣不妥,但徽宗却不以为然,说∶契丹听说童贯破了羌人,要见见童贯,而派童贯去正可以借机窥视契丹国情。童贯在出使回来后,很快就掌管了朝廷兵权,并请皇帝同意他在横山筑防,以太尉身份担任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并在以后两年多的时间里,掌管了枢密院、加封为太傅、泾国公,权势达到炙手可热的程度。当时人们都嘲弄地把蔡京称为公相,把童贯称为媪相。
公元年,童贯率精锐之师进攻西夏。根本不懂军事的童贯命大将刘法率兵攻取西夏的朔方,以为此举可置西夏于死地。刘法是著名将领,他认为孤军难以取胜,童贯专横,执意要他出兵。刘法无奈,只好率十万人马突入敌后,结果遇到西夏埋伏,战败身亡,所率人马全军覆没。刘法之死,军中十分悲伤,童贯却隐匿败绩,谎称打了胜仗。朝中百官皆暗中咬牙切齿,痛恨童贯阴险毒辣,但慑于童贯权势,敢怒而不敢言。
公元年十月,睦州青溪县爆发了宋代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方腊起义。方腊率领当地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起义军占据了几十个县城,队伍发展到了近百万人,威震东南。
宋徽宗听说农民起义的消息,大为惊恐,急忙任命童贯为荆浙宣抚使、谭礁为两浙制置使,率京师禁军及秦晋之兵十五万人南下。童贯深知农民起义是因受朝廷征办花石纲的困扰引发,便在花石纲上大作文章。他到苏州后,宣布∶罢免花石纲,撤销苏杭造作局,有关官员一律撤职查办。这一做法,欺骗了一部分百姓。与此同时,童贯加紧调遣兵将,对起义军进行血腥镇压。由于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兵力分散,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失败。方腊被押解京师凌迟处死,而童贯则升为太师,封楚国公。
公元年,宋徽宗兴兵北伐辽国。于是,童贯又当上了河东、河北宣抚使,与副宣抚使、蔡京的儿子蔡攸,率领十五万大军北伐。(宋金早有约定共同出兵,但因方腊起义,宋军主力都在南方,没有及时对辽作战)
童贯,蔡攸统兵来到高阳关,分东西两路进兵。东路种师道在进攻白沟时遭到了辽兵顽强抵抗,难以取胜,只得退据雄州。西路军辛兴宗也失利而回。童贯无可奈何,只好退兵还朝。时过不久,辽国内部发生变乱,童贯见有机可乘,再次出兵北伐。宋军先收降了辽将郭药师,占据涿州和易州。童贯命刘延庆率军十万,以郭药师为先导,进攻辽都燕京,结果被辽将萧干打败。第二次北伐又以失败告终。
北伐两次失败,童贯进退维谷。不能攻取燕云之地,则无法向徽宗交差。童贯心生一计,向金国求助。金军一举攻下燕京,却不履行全部归还燕云州县协议,把燕京城内百姓、财物抢掠一空,仅将空城和蓟、景、顺、檀(今河北蓟县、遵化、邢台、北京密云)四州交还宋朝,并且要宋朝除了交付原来商定的岁币外,每年还须交纳燕京代租税一百万贯。本来这是一份耻辱,可童贯却恬不知耻,自吹这是不世之功,在上奏徽宗时,把一系列败绩说成功绩,因而被晋封为广阳郡王。
公元年十一月,金兵分两路大举进攻宋朝,一路由完颜宗翰率领,攻打太原;一路由完颜宗望率领,进取燕京。童贯此时正在太原,他还在幻想着马扩、辛兴宗到完颜宗翰那里去接收蔚、应二州和飞狐、灵丘二县。二人带回的消息却是∶金人在调集人马,准备南侵。
童根本不相信,直到金使到太原下战书,童贯才如梦方醒。金使声称想要退兵,必须割让河东、河北,宋、金以黄河为界。童贯闻言,自知太原是金兵必攻之地,打算逃跑。当他要逃回京城时,太原知府张孝纯劝道主将不应该撤退,而童贯却说自己只是过来巡视的,不是来打仗的。
童贯逃到京城之时,由他保举的燕京守将郭药师已经投降金。宋朝北疆的防务丢失,内地空虚。金军以郭药师为先导,长驱直入,直奔开封。宋徽宗面对金兵入侵,无计可施,把皇位让给了太子赵桓,自己做上了太上皇。赵桓登基后,命令童贯筹备防务,留守东京。童贯自知无力抗敌,拒不受命。
公元年正月,金兵攻陷浚州,童贯率领他的二万亲军护送徽宗、蔡京等人逃出东京。当宋徽宗走到浮桥时,禁军卫士拉住轿舆,放声痛哭,恳请徽宗留下率众抗敌。童贯见状,怕金兵到来时走不脱,丧心病狂地命令亲兵放箭,百余名禁军卫士中箭倒下,使人目不忍睹。
童贯等拥随徽宗逃到南方后,不仅不设法支援被围困的东京,反而把几路勤王的兵马扣留下来。朝野上下,纷纷传言童贯误国。钦宗皇帝为了稳定人心,下诏贬童贯为左卫上将军,命其谪居池州。四月,又将其贬为昭化军副节度使,流放到英州。七月,钦宗诏令监察御史张徵追赶童贯,诏数其十大罪状,将其就地正法。张徽在南雄赶上童贯,将其斩首。童贯的首级被送到东京,挂在大街上示众。
童贯执掌兵权长达二十年之久,权倾朝野,显赫一时。他的一生充满罪恶,对内搜刮民脂民膏,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凌弱媚强,杀戮弱小部族,俯首强族,丧权辱国;对上阿谀奉承,极力争取皇上的宠信;对下骄横自恣,不可一世。他的弄权,对宋徽宗统治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混乱、衰弱,有着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