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刷小视频的朋友,可能都会刷到过这样一个视频:繁华街区的路边,一个人在不停地磕头,祈祷,他(她)的旁边,躺着一个“病入膏肓”的亲人,路人们纷纷把面额不等的钞票放进他(她)的小匣子里。可一会儿,他们就神秘“消失”了。有人拍到,他们已经换上了体面的衣服,到饭店宾馆“潇洒走一回”了。
他们欺骗的不仅是钱财,更是人们的善良,也把自己的良心揉了个粉碎。
骗人钱财的假乞丐每每刷到类似的小视频,我都义愤填膺,同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水浒传》中的金翠莲。
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金翠莲和他们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在《水浒传》这部书中,金翠莲堪称最“坑爹”的“苦主”:因为金翠莲,卖肉的郑屠罪不至死,却横死街头;鲁达本该有远大前程,却头脑发热,草菅人命,不得不亡命天涯,出家避难,落草为寇。
“苦命”的金翠莲一
从金翠莲的经历看,她是典型的只顾自己,不想他人;她虽是“苦主”,但并非“良人”。
回本的《水浒传》,洋洋洒洒将近一百万字,金翠莲仅仅在第二,三回中出现。但她却在一个素不相识的鲁达的倾力保护下,从陕西跑到了山西,从做郑屠的小妾,转而做了赵员外的外室,就是未婚同居者。可以说,她是“成功逆袭”。
鲁达一身正气,豪爽耿直。在这里,大家要注意,按理说,不幸的金家父女,应该知足地回到老家,做个小买卖,或者置办两亩薄田,然后金翠莲找个合适的人家,中意的农家汉子嫁了,过自力更生的日子。
然而,她们父女俩并没有听恩公鲁提辖的话,拿了银子回老家,而是在所谓的朋友的帮助下,辗转到了山西,并且很快委身于赵员外,过上了安定,幸福的小日子。
鲁达的初衷泡汤了,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看出,金家父女虽然贫苦,但他们“自力更生”的意志并不坚强,并没有穷苦人家的那种朴实,勤奋品质,他们想的最多的是“踏入豪门”,“成功上位”,哪怕无名无分也行!
所以,虽然金翠莲也是“苦主”一枚,但从事实来看,她并非“良人”,而是为了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生活,而不顾一切的人。
金翠莲父女俩卖唱二
看金翠莲的一番哭诉,疑点颇多,不足为信。
1,三千贯钱的问题
其一,金翠莲对鲁达说,郑屠给她打了“三千贯钱”的白条,然后就把她强占为妾。
我想你也有这样的疑问:这可能吗?我认为:不可能。
这三千贯铜钱,无论是在宋徽宗时期,还是放到今天,那都是一笔巨款,大概折合人民币50万左右!
郑屠,说到底就是一个杀猪卖肉的专业户,连在渭州地面上当提辖的鲁达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号,看来他并非罪大恶极之人,也不是一方富豪,他又如何肯花这么大价钱去纳一个小妾?
其二,在《水浒传》中,捕捉林冲的赏钱是三千贯;杨志卖刀要三千贯……竟然有这么多巧合?所以我觉得,本书中的“三千贯”就是一个虚数,用来说明用了很多钱,而不是一个实际数字。
金钱2,金翠莲被赶出家门的问题
金翠莲说,因为郑屠惧内,自己才被他的大娘子赶出了家门。
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女人没有地位,这几乎是铁律。尊重女性的,凤毛麟角,且多在书香门第。
但郑屠郑大官人居然害怕自己的娘子,这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个“另类”。这其中,或许有他的妻子“彪悍”的原因,但我觉得,郑屠相貌虽然丑陋了些,或许还是“暖男”一枚呢!否则,看上去那样粗犷,且身有武功的他,怎么会“惧内”呢?
这样子的一个人,又怎么会强霸民女?即便想纳妾,最起码,他也要征得妻子的同意。至于花多少银子,那当然也是他的妻子说了算数。
所以,金翠莲被赶出家门,应该归结为“两个女人的战争”,和每天忙着杀猪卖肉的郑屠没有太大的关系。
郑屠有那么坏吗?3,究竟是谁逼迫父女俩卖唱还债的问题
金翠莲说,自己不但没有拿到钱,还被逼还三千贯“卖身钱”。但从她的话语中,并没有明确说是郑屠在逼迫他们。
书中是这样说的,“……未及三个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厉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各位您上眼细看,掩卷细品,这件事是不是没有郑屠多少事,而是和他的“悍妻”关联比较大呢?
而且,《水浒传》中并没有写郑屠的恶行劣迹,我们只是从金翠莲的话语中得知,郑屠是个坏家伙,但他究竟有没有像金翠莲说的那样坏呢?我觉得这个答案有待商榷。
家有“悍妻”就是金翠莲的一番亦真亦假的哭诉,让咱们豪侠仗义的鲁提辖信以为真,一时之间动了杀念,三拳打死了并非罪大恶极的郑屠。郑屠横死当街,鲁达虽图了一时之快,也因此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郑屠,鲁达的悲惨命运,皆因金翠莲而起。无疑,她就是最“坑爹”的“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