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此地,因一女子而恶名远扬村里老人说与

调查十字坡

文/关捷

那一日,忽然到了河南省孟州地界。县委宣传部的同志介绍这介绍那,我都不大感兴趣。我说,这不是孟州吗?我想去看看十字坡。他们一愣,然后,笑说好吧。

下午的时候,文史部门来了电话,说是关于十字坡,他们也不大清楚,地方肯定是有的,但具体在哪个方位说不准。宣传部的同志看了看我,我说,我自己去找。部长听了挺高兴,说,坐我的车子去,小张小李陪好记者,如果找到了,写出文章给我们寄来,这是好事。于是,我就在张李二同志陪同下,坐着部长的“桑塔纳”开始调查十字坡了。

起初小张说,可能是在城南的一个村子。可是到了那里,村人说不知道。小李又说,想起来了,听他们说那个地方还有一口二娘井呢。七拐八拐,越过两块田,车子进了一条巷子,果然,看到路边有一口井。小李兴奋地说,我没说错吧,这口井就是当年孙二娘开饭店用的。下车一打听,村人说这不是,十字坡不在这里,十字坡在……说了半天,他们也没有说出来。于是,开车又走。在小张小李丧失信心的时候,前面远远来了一个老人,须眉皆白,很像一个古代人。我决定问他。老人说,十字坡在西北面,你们走反了。就是廉庄呀。

天已经快黑了,车子向廉庄的方向飞去。我情绪高涨,脑子里飞快想起《水浒传》二十七回的描写——“三个人奔过岭来,只一望时,见远远地土坡下约有十数间草屋,傍着溪边,柳树上挑出个酒帘儿

——樵夫道:这岭是孟州道。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字坡。”

廉庄到了,庄子东面北面有一道山岭,但如今的庄子却不只是十数间草屋,而是一个大村落,草屋早已被鳞次栉比的砖瓦房取代。村中有一条大道,东面的尽头被一棵树冠繁茂的老柳挡住。听明来意后,村民们领来一个名叫阎广文的70岁老人。老人这样说:“我们村离孟州城有10公里,在城的西北方向。最早叫佟花沟,到了宋朝时又改为十字坡了,老人们说可能是因为东头岭坡下而有个十字路口吧。后来,又改名为廉庄,原因就是想抹掉孙二娘给家乡带来的恶名,什么时候改的不知道。孙二娘的事肯定是有,我们廉庄西北角现在还有二娘坟,老人们说孙二娘在浙江战死后,由她的部将把她抬回家乡埋葬。村里现在还有二娘洞,当年孙二娘往往是在村外杀了人,然后通过地道运到村内来,到她的酒店里做人肉包子。洞口现在有好几个,可在我爷爷之前没有人下去过。解放前,有一年下大雨,我家的院子突然塌出来一个大黑坑,有人说这就是孙二娘当年的地道,就是传说中的二娘洞。我爷爷叫阎冠年,年轻时好胜,就对小伙们说,你们点一柱香,我下去。如果一柱香烧到了头,我还不上来,你们再下去。那时家里也没有老人拦着,他就下去了。一柱香烧完了,爷爷还没有上来,于是大家都下去了,他们在地道里发现有人骨头,还有个桌子,桌子上放一柄宝剑,一个人上前去拿,桌子立即塌成了灰,宝剑也掉了下去,那人就不敢再拿。地上散落一些筒子瓦。再往前走,他们发现了我爷爷,当时,他正躺在地上。大家把他抬上来,好半天才苏醒过来,后来没有多久,我爷爷疯了。嘴里总是讲好黑呀,洞里有洞,洞中套洞。”这位阎广文领我进了他家的院子,当年那个洞口还保留着呢,黑洞洞的,四周长满了半人高的蒿草。看来,孙二娘是个实有其人的历史人物,施耐庵也很像今天的纪实作家,廉庄的人坚持说他来这里采访过。

廉庄如今有人口多人,尽管山坡下的十字路口还是交通要道,大柳树和溪水也还在,但庄里的人却没有谁开饭店,从《水浒传》问世后至今,一直是这样。而且,庄里人不吃包子。孙二娘革命固然是好的,但却给家乡十字坡留下了开黑店草菅人命做人肉包子的恶名,以至过了千百年庄子“改名换性”仍有不良影响。还是安南说得好,既使是正义的事业,也不宜采取恐怖主义的行为。

天太黑,二娘坟只好明儿再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