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精彩的故事段子,除了真人加工

《水浒传》是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主要描写了北宋末年位好汉的传奇故事。书中人物是确有其人还是作者施耐庵杜撰的呢?今天从史料记载来看,书中的主要内容都是由文人、学者、艺人等虚构想象出来的,但其中有些人物和历史事件是确实存在的。

《水浒传》成书是在明朝初年,其中很多故事和段子早在宋朝使时,随着市民社会的形成和民众对休闲娱乐生活的需求不断加强,便已多有流传。北宋和南宋,城市社会中都有许多从事戏曲和评书词话等艺术表演的艺人,特别是在汴梁和后来的临安,这样的艺人更是有很多。这些艺人为了吸引观众,便搜集和加工出许多唐朝以前甚至是本朝的传奇故事,后来又经过元朝统治时期的沉淀和发展,到了明朝初年,社会稳定之后,便开始有文人将那些艺人口中的传奇故事进行再加工和整理,施耐庵就是其中集大成者之一,《水浒传》也就是这样形成的。

《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宋江等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史载,宋江确实是宋徽宗时代的人,当时宋江也确实是一伙人的头领,只不过这伙人不是像《水浒传》中说的那样有条好汉和数万士兵,而是连他本人在内只有36人这样规模的一个小团队。宋江的团队虽然不像小说中说的那样声势浩大,但对北宋朝廷造成的影响却不小。史书记载,这36人曾经横行于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多地。看到此处,很多人会怀疑其真实性,只凭36个人的力量怎么能横行这么多地方不被政府消灭?

这可能与宋朝对军队的管理模式有关,北宋的国家军队由中央禁军、中央军、地方乡军(类似于今天的民兵或预备役士兵),这些军队的力量分布多集中在首都或其它战略要地,而地方上的驻军很少,当时的一些县级政府或州级政府基本没有军队供其调动指挥,至于维护一般的社会治安,他们主要依靠一些由民间抽调上来的服劳役的人组成的队伍,这些人基本没有什么战斗力。这可能也是宋江等区区36人能横行数省,并惊动宋徽宗的根本原因。

但也有观点认为,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有36人就做到“横行齐魏之地”,无论如何都是不合情理的。据此有人认为宋江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都统率一定的人马,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也有可能。不过,由于史无记载,关于宋江起义军队的确切人数无法统计,推测大致也能有数千人的规模吧。

另外,《水浒传》中著名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故事,其原型是取材于北周开国皇帝郭威早年间的一个经历。据说,郭威年轻时生性好动,经常违犯军纪,有一次,他在街上看到一个屠户欺行霸市,便借故买肉找茬,先是“以气凌之”,继而“叱之”。屠户大怒,挺着肚子对郭威说:“尔敢刺我否?”郭威二话没说,抄起刀子“剚其腹”,要了屠户的命。这个故事后来被民间说书艺人演绎成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二者不同的是,鲁提辖用的是拳,郭威用的是刀;鲁提辖后来当了和尚,郭威后来当了皇帝。

还有《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也是徽宗时代的真实人物,只不过当时他只是一名中下级军官。像宋江、关胜等真实人物的精彩故事是很少的,《水浒传》为了达到艺术效果,通过联想和加工将这些人物进行升华,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清晰,精神更加饱满。除了这些将当时真实历史人物进行艺术加工之外,《水浒传》还吸纳了很多其它朝代的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比如“拳打镇关西”,这样就大大丰富了《水浒传》的故事情节,提高了其艺术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