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目
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二、梗概
孙悟空使用法术将傲来国兵器库中兵器搬进了花果山中,操练猴兵。七十二洞妖王都以猴王为尊。孙悟空没有趁手的兵器,去龙宫讨要,取得定海神针,化为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又向四海龙王索要了一身披挂。孙悟空在花果山与六大魔王结义,在冥界强销生死簿所有猴属的名号。龙王和阎王告至天庭,请求玉帝惩治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孙悟空。
三、文化常识解读
(一)地煞
《西游记》原文:
悟空道:“我自闻道之后,有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筋斗云有莫大的神通;善能隐身遁身,起法摄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门;步日月无影,入金石无碍;水不能溺,火不能焚。那些儿去不得?”
解析:
地煞通常有四种含义,一为中国古代星相家所称主凶杀的星宿;二为泛指凶神恶煞,三为比喻恶势力;四为比喻力量强大。
在中国古代星相学及道教思想中,七十二地煞是指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地煞星,常与三十六天罡对举。
天罡是指北斗七星的斗柄。三十六天罡是指北斗丛星中包含有三十六个天罡星。
在神话传说中,七十二个地煞星与三十六个天罡星,每一个星都有一位守护天宫的神将。《水浒传》中的位梁山好汉,对应的就是这个星宿。
《西游记》中孙悟空所具备的“七十二般地煞变化之功”,应指孙悟空具备了七十二位地煞星的变化能力,而不是指只能变化七十二种形态。
(二)乌铁
《西游记》原文:
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作“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解析:
从化学成分来看,乌铁的主要由铁和石墨构成,石墨含量在10%~20%左右。乌铁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韧性,不易断裂和变形,比普通的铁更耐用,很适合打造兵器和刀具。而神话传说中的乌铁,即黑铁,又称玄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用以打造的神兵利器。
(三)无生无灭
《西游记》原文:
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迎道:“上仙请进,请进。”直至宫里相见,上坐献茶毕,问道:“上仙几时得道,授何仙术?”悟空道:“我自生身之后,出家修行,得一个无生无灭之体。
解析:
无生无灭,是佛教术语,禅宗六祖慧能《六祖坛经》付嘱品·第十:“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
《西游记》第二回中,须菩提祖师打孙悟空头三下,暗示悟空三更去找他,为悟空单独传法,这个情节化用的便是禅宗五祖向六祖慧能传法的故事。
《西游记》中多处引用《六祖坛经》,可见作者对禅学兴趣之浓厚。
此外,无生无灭,也与《心经》中的“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意义接近。
(四)十殿阎王与地藏王菩萨
《西游记》原文:
十王道:“我等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那十王不敢相近,都去翠云宫,同拜地藏王菩萨,商量启表,奏闻上天,不在话下。
解析:
十殿阎王是道教中的神祇,地藏王菩萨是佛教中的人物,《西游记》中,讲他们同置于幽冥界之中,体现出了道教与佛教思想的融合。
(五)太白金星
《西游记》原文:“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
解析:
从中国古代星相学来看,太白与金星,是一个星宿的两个名称。太白即金星,又名启明,长庚,明星。
在阴阳家学说中,太白金星是主杀伐的武神,古代诗文常用以比喻兵戎战事。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特使,负责传达各种诏令。
#西游记原著#精装正版西游记原著正版人民文学出版社完整版无删减版带注释初中生高中生小学生版青少年版人民教育四大名著世界名著西游记原著正版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49.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