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中令人赞赏的精彩篇章之一。一些读者认为,这个篇章精彩就精彩在鲁达仅仅三拳就打死了“镇关西“;这三拳,“打“出了鲁达的高超武艺水平。
这种看法,似乎失之粗浅。诚然,鲁达的武艺是高超的。他是深受渭州府小种经略器重的提辖,早年还做过延安府老种经略帐前的关西五路廉访史,真堪称“名重江湖,威震边陲“!那个与他交手的郑屠,则不过粗通拳脚,徒有“镇关西“虚名,远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一场斗武,既然双方力量如此悬殊,并非势均力敌,又怎能显示出强者真正的高超武艺呢况且,稍许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在鲁达打向郑屠的三拳中,就有两拳未中要害,只打到郑屠的眼睛和鼻子,犹如战士打靶未中靶心,只打了个四、五环。如果纯从斗武的角度来赏析“拳打镇关西”的故事,鲁达这种打法,能显示他真正高超的武艺水平吗?
其实,统观“拳打镇关西”的故事始末,可以看出作者的本来意图并不是借此显示鲁达武艺的高超,而是从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让鲁达在《水浒》中一出场之后,就“打”出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从而为他后来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全部壮丽生涯,“打“下一个坚实而光辉的起点。这个丰满的艺术形象,是怎样塑造起来的呢?让我们沿着“拳打镇关西“的层层剥茧式的情节推进过程,看一看鲁达形象是怎样逐步丰满起来的吧!故事的导火线,是鲁达的一把怒火点燃的:
渭州城中的潘家酒楼上,三位邂逅相遇的好汉一鲁达、史进、李忠正在开怀畅饮,兴致勃勃地谈论着枪棒武艺,忽然,从隔壁阁子里传来了哽咽的啼哭声。按理说,此谈彼哭,各不相涉:偏偏是:“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而且,他还不经调查询问,就主观臆断这哭声是酒保有意唆使的:“你也须认的酒家,却恁地教甚么人在间壁吱吱地哭,搅俺弟兄们吃酒。‘洒家须不曾少了你酒钱”这是鲁达在这回故事中给读者最初的印象:他粗鲁急躁,而且急躁得简直有些可笑和不近情理。
情节向前推进,鲁达又燃起了第二把怒火。但这把怒火却不是烧向啼哭者,而是向着“镇关西”的:当酒保找来啼哭的金氏父女,金翠莲诉说了受“镇关西“欺凌敲榨的真相后,魯达怒吼了:“这个腌臜泼才……却原来这等欺侮……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同是这一个性急的鲁达,此刻你却对他肃然起敬了:这个乍一看粗鲁得可笑而不近情理的鲁达,原来是位性烈如火却又仗义明理的好汉而当他掏出身边仅有的五两银子赠给金老,并向史进、李忠发起募捐时,这个形象在你心目中又进一步丰满了起来:他“刚”中有“柔“,粗鲁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良的心。
情节进步延伸,我们又继而发现,这位秉性暴躁的好汉,在关键时刻,却表现了惊人的忍耐精神:他本来是打算立即就“去打死了那厮便来“的,但为了万无一失地救助金氏父女,他放弃了这个草率的意图,强忍着怒火,“回到经略府下处,晚饭也不吃,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一早,他也没有匆忙地去找郑屠,而是来到金氏父女寄身的旅舍,催促金氏父女启程上路然后,为了防止听命于“镇关西”的店小二去追赶拦截,他又耐着性子掇条板凳拦在旅舍门前,从卯时到已时整整坐了二个时辰这该有多大的耐心,它显示了鲁达又是多么粗中有细啊!
情节终于推进到“拳打镇关西”的正文部分。此时,这位性烈如火的鲁提辖,该是风风火火奔.上场来,对“镇关西“挥舞铁拳了吧但他偏不,你看他偏是不紧不忙地踱进郑屠铺中“买肉”来了……鲁达)坐下道:‘奉着经略相公钧旨,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头。’……屠道:‘说的是,小人自切便了。’自去肉案,上拣了十斤精肉,细细切做臊……整整的自切了半个时辰,用荷叶包了,道:‘提辖,教人送去’鲁达道:‘送甚么且住,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
郑屠道:‘是。合用的东西,小人切便了。’又选了十斤实膘的肥肉,也细细的切做臊子,把荷叶来包了。整弄了一早辰,却得饭罢时候……屠道:‘着人与提辖拿了,送将府里去。‘鲁达道:‘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要见些肉在上面。’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罢,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里,睁眼看着郑屠说道:‘洒家特的要消遣你……”一心为金氏父女复仇的鲁达,为何在和郑屠照面之后,不忙于开打,而偏偏“买”了一上午“肉”?清代著名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这段文字时,曾指出这是鲁达有意要延宕时间,让逃出渭州城的金氏父女逃得更远、更安全些。
其实,延宕时间还在其次,这段文字的精彩之处,是在“消遣”二字,整个“买肉”过程,其实就是鲁达有意“消遗”郑屠的过程。这种“消遣”,当然不是通常说的“恶作剧“,而是激于极大义愤的鲁达的独特的惩罚方式:不满足仅仅在肉体上惩罚郑屠,更要在精神上予以无情嘲弄和有力打击。郑屠不是号称“镇关西”吗可在这场“买肉”喜剧中,面对鲁达这位真正的强者,这个独霸一隅、专凌弱小的“镇关西“,却成了开口“小人”,闭口“是”的窝囊废这就让这个不可一世的“镇关西“、“郑大官人”在大庭广众之中人格上出尽了丑,彻底揭露了他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的真面目。
通过“买肉”这场“消遣”式的独具一格的精神惩罚,鲁达的形象又进一步得到了丰满:他不仅嫉恶如仇,而且是个有心计的人。“拳打“的场面,把情节推向了高潮。奇怪的是,武艺高强的鲁达,在打出的三拳中,竟有两拳未中要害。是他过于性急或疏于拳艺吗?不,这恰恰是鲁达思虑周全和老练精细之处:杀人是要偿命的,他不值得为了打死这个“腌躜泼才”去抵命他需要的,也仅仅是造成郑屠肉体上的痛苦和面子上的丢丑。因此,他第一拳故意打郑屠的鼻子,让他“鮮血进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来个皮肉受苦,出乖露丑。
第二拳又故意打郑屠的眉梢,让他“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再受点皮肉之苦,更加丑态毕露。但鲁达毕竟太焦躁而又太憎恨作恶多端的郑屠了,他终于忍不住怒火,控制不了感情,以至第三拳打了个致命的“太阳上正着“,酿成了一桩命案。故事的结局是饶有情趣的:眼看着郑屠已经气息奄奄,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于是,他玩了个花招:“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酒家和你慢慢理会。”你看他不怕官司,却怕饿饭分明打死却说诈死,以便赢得时间逃走。
作者虽只寥寥数笔,却活画出鲁达的幽默风趣,随机应变性格。如果说,在这个故事开始时,这个形象还仅收侧重于粗鲁性格的刻画那么,随着情节的逐层推进,这一形象就逐渐丰满起来,充实起来待到故事结局处,他借口和郑屠“慢慢理会”扬长而去时,留在纸上的却是如此光彩夺目的丰满艺术形象:他对强暴者嫉恶如仇,而对弱小者十分善良他性烈如火,却又在关键时刻不乏极大的忍耐他粗鲁急躁,却又粗中有细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汉,但这位英雄汉又是如此富于幽默风趣和富于人情味。
“拳打镇关西”的故事情节是充满极其生动的艺术魅力的,但它的引人入胜之处,不在于那种“两阵对圆,大战三百合”的交锋俗套,而在于借助情节的推进,逐步揭示了丰满的人物性格。这,正是《水浒》在艺术上高于一般的英雄传奇作品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