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水浒传 >> 水浒传推荐 >> 水浒传的秘密

水浒传的秘密

《红楼梦》里的赤条条,摘自《水浒传》第五回:智深把房中一椅独桌都掇过了,将戒刀放在床头,禅杖把来倚在床边,把销金帐子下了,脱得赤条条地,跳上床去坐了。

赤条条在山西晋源方言原话是失不条,意思是光着膀子,晋源方言赤、失、石分不清,因而当地人叫晋祠豫让桥、赤桥,又叫石桥。赤条条暗示《红楼梦》在解释《水浒传》。《水浒传》有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呢?

一、《水浒传》第九十九、一百回演义了三家分晋之战中水灌晋阳古城的历史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一百回施耐庵借明太原县城、四门、帅府(县衙)、大桧树(大槐树)、晋祠智伯渠重新演义了《史记》、《资治通鉴》里记载的三家分晋之战,战争中用晋祠智伯渠水灌了晋阳古城。三家分晋揭开了战国吞并七雄的历史序幕,晋祠智伯渠像一叶扁舟,承载着中国历史之舟。战争的发生地在明太原县官厅村旁,这是真实的历史和地名,昭示《水浒传》的水指晋祠智伯渠水,《水浒传》里的城指明太原县城和它的前身晋阳古城,衙指明太原县衙,四门指明太原县城四门。《水浒传》里的河、溪、江都比喻晋祠智伯渠。

二、《水浒传》里的八卦阵

真实的八卦阵不知道是什么,我在书中读出它好象指明太原县的八个地名:

1、归去的晋阳古城,摘自《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晋源现在有地名古城营。

2、明太原县城,摘自《水浒传》第一百回:

话说太原县城池被混江龙李俊,乘大雨后水势暴涨,同二张、三阮,统领水军,约定时刻,分头决引智伯渠及晋水灌浸太原城池。

3、县衙,摘自《水浒传》第二十四回:妇人道:“叔叔在那里安歇?”武松道:“胡乱权在县衙里安歇。”

4、官厅,明太原县官厅村,位置在明太原县城、西门以西二里地的旧晋祠路旁,村里有接官厅院,曾是县衙接待、招待官员的场所。官厅是我父亲的故乡,已被日本侵略者在前后烧毁。摘自《水浒传》第二十回:太守肚里正怀着鬼胎,没个道理处,只见承局来报说:“东门接官亭上有新官到来,飞报到此。”太守慌忙上马,来到东门外接官亭上,望见尘土起处,新官已到亭子前下马。

解释:东门外是指东说西,实际官厅位置在西门外。

5、石桥,指豫让桥,当地人叫石桥,豫让的故事,豫让桥的名字载在史册中。摘自《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江看了,暗暗寻思道:“我倒不想古庙后有这般好路径。”跟着青衣,行不过一里来路,听得潺潺的涧水响。看前面时,一座青石桥,两边都是朱栏杆。

6、瓦罐寺(晋祠庙)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7、晋祠智伯渠,摘自《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张雄忙上敌楼望城外时,只见宋军冒雨穿屐,俱登高阜山冈。张雄正在惊疑,又听得智伯渠边及东西三处,喊声振天,如千军万马,狂奔驰骤之声。霎时间洪波怒涛飞至,却如秋中八月潮汹涌,天上黄河水泻倾。真个是:功过智伯城三板,计胜淮阴沙几囊。

8、晋源西山(龙山),摘自《水浒传》第一百十四回:山西后面通接忠溪,却又好做退步。”便使小校报知先锋,请取军令。次后引兵直过桃源岭西山深处,正在今时灵隐寺屯驻。山北面西溪山口,亦扎小寨,在今时古塘深处。前军却来唐家瓦出哨。

西山:摘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部将马延曰:“从大路去,曹操必有伏兵;可取小路,从西山出滏水口去劫曹营,必解围也。”尚从其言,自领大军先行,令马延与张顗断后。早有细作去报曹操。操曰:“彼若从大路上来,吾当避之:若从西山小路而来,一战可擒也。吾料袁尚必举火为号,令城中接应。吾可分兵击之。”

《水浒传》、《三国演义》里的这八个地名是明太原县真实的地名,施耐庵、罗贯中以它们为基础,击鼓传花起了许多不同的地名,让人眼花缭乱,其中以官厅为主,起了许多不同的名字讲述了不同的故事。

三、山东和山西的关系

《水浒传》指东说西,写了山东二字,又否定了山东,第七十二回: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凤城指归去的晋阳古城又叫凤凰城。

四、七国争雄遗迹,《水浒传》第四十四回:

豪杰遭逢信有因,连环钩锁共相寻。

矢言一德情坚石,歃血同心义断金。

七国争雄今继迹,五胡云扰振遗音。

汉廷将相由屠钓,莫惜梁山错用心。

解读:施耐庵、罗贯中写英雄豪杰有原因,连环钩锁有明太原县的历史作依据。

像箭一样的誓言,“达道明德”如坚石,像晋阳义士豫让的忠义可断金。

七国争雄、三家分晋之战发生在晋祠智伯渠岸边的官厅村旁,五胡乱华的风云留在明太原县的土地上。

汉末三国的将相由罗贯中屠钓,梁山好汉的故事由罗贯中用心血描绘而成。

官厅的名字没有写在史册中,但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三家分晋遗迹,罗贯中为官厅起名聚义厅又为它作了传记。

罗贯中、施耐庵是两个笔名,真名是萧让、萧嘉穗二萧,以后再作解释。

五、水浒里晋源地名古原屏翰、燃灯古佛

《水浒传》第八十九回写了明太原县城北门匾额古原屏翰:倘蒙圣上怜悯蕞尔之微生,不废祖宗之遗业,是以铭心刻骨,沥胆披肝,永为戎狄之番邦,实作天朝之屏翰。

第八十九回写了晋源龙山古迹,燃灯古佛的名字:

雨花台畔,来访道德高僧;善法堂前,要见燃灯古佛。

六、《水浒传》第四回写了:

九里山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

解读:我是山西的牧童罗贯中,《水浒传》在故乡晋祠智伯渠岸边的明太原县九里之内摆下战场。

历史的风云曾吹动在明太原县,智伯渠水把晋阳古城灌灭,我的心像是虞姬和霸王死别一样悲痛。

《水浒传》画定了故事范围在明太原县九里之内。第七十九回:谁想只就济州城下,翻为九里山前;梁山泊边,变作三江夏口。说明《水浒传》把晋祠智伯渠比作三江来描写。

《水浒传》写了山西明太原县九里之内三家分晋的历史、晋阳古城归去的历史。了解了这些情况,有助于读者欣赏《水浒传》高超的艺术魅力。

本文由桃花人家11原创,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