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水浒传,是忠义的秀场,也是亲情的炼狱。
在这个热血纵横的世界,我们能欣赏武功,能领略义气,能学到权谋,却绝少能够感受到亲情。
武二郎相亲相爱的哥哥出场就死了;宋押司同床共枕的小妾转眼被杀了;林教头和和美美的夫妻,在牢狱面前也劳燕分飞……
剩下的就是数不尽的恩仇,喝不完的热酒。
江湖是强者缔造,它的根却源自于父辈传承。水浒里的父辈给他们灌输了怎样的血液,让他们从容面对冰冷的丛林法则呢?我们来看看水浒里面那些代表着各色人格的父辈,听听他们对儿孙说出的那些虎狼之词。
二
高俅高太尉,占着父辈中一个“奸”字。
北宋四大奸臣之一,位高权重,因此也坏事做绝。于公,媚上欺下,祸国殃民;于私,抢男霸女,草菅人命。
他对儿子(其实是他堂弟)的态度符合他一贯为人为官之道。
高衙内看上林冲的娘子,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父母都不会无动于衷,但他不以为忤。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这样的人,做官必危害一方,做人也定然自私自利。
为了满足干儿子的私欲,他不惜动用人力物力,陷害林冲,逼得林冲家破人亡,无家可归,只好落草为寇。正是由于有他这样的人,才有了水泊梁山的兴旺。如果当权者都清正廉明、为民着想,谁愿意去当强盗呢?
三
宋家庄宋太公,宋江的父亲,占着父辈中一个“伪”字。
和宋江的出场一样,宋太公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义正言辞,忠孝本分。看他训诫宋江的言语“怕你一时被人撺掇,落草去了,做个不忠不孝的人……”“如今此去,正从梁山泊过,倘或他们下山来劫夺你入伙,切不可依随他,教人骂做不忠不孝。”是不是满满的正能量?一身正气,神圣不可侵犯。
可是后来宋江反上梁山,派人去接老太公,老人家选择性地忘记了“忠孝”这回事,高高兴兴就上山了。只是不知道,在替天行道的大旗下,在忠义堂前,面对自己曾经抒发高论的朱仝、雷横,老太公会不会尴尬。
他这样的性格对于水浒可谓影响深远,因为及时雨宋公明深得其精髓,将“忠义为本”和“趋利避害”完美的融合在自己身上,同时也不自觉地成为了水泊梁山的隐性团队宗旨。
四
毛家庄的毛太公,占着父辈中一个“贪”字。
毛太公,是个贪得无厌、爱占便宜的人。贪欲一旦占了主位,理智便不听使唤,为了蝇头小利,不顾道义、不顾廉耻,甚至可以不顾性命。
看到大虫滚落入自家后园,便想据为己有,全不管解珍解宝舍命打虎的辛劳和限棒即将临身的处境,“你吃限棒,干我甚事!”说得理直气壮,却透着厚颜无耻。比起他,镇关西郑屠真算不得恶霸,段位差的太远。
五
曾头市曾长官,占着父辈中一个“狂”字。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曾长官就属于仗势猖狂的典型人物。在他的印象里,曾头市铜墙铁壁,曾家五虎英雄了得,于是便眼空四海,目中无人,想以剿杀梁山为名,出人头地,结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些是水浒父辈里面的精英,充斥着无尽的“奸”、“狂”、“贪”、“伪”,在他们的挤压下,金翠莲的爹、郓哥的爹、孙二娘的爹只有苦苦挣扎、疲于奔命的份,哪有什么精力去顾亲情?如果没有乐善好施的史太公(史进的父亲),我们真的只能看见水浒时间满眼的黑暗。
水浒世界“前浪”们道德防线的失守,造成了下一代人情感的淡漠。水浒英雄各个风风火火,生死之交一碗酒抱团取暖的背后,追寻的还是兄弟情,还是那份缺失的归属感嘛。
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却可以以此为鉴,面对下一代,从容、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