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所说的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究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这句文学史上流传甚广的话,相信大家都曾经听过。这句话据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所说。话中的“三国”、“水浒”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对于这两部传世的名著,历代的文学评论家在做点评时也曾高度评价过这两部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那么所谓的“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究竟何义呢。其实概括来说就是“人老奸”,老了之后看三国学会其中的谋略后,会更加的老奸巨猾;青年人血气方刚,易冲动,看了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和造反后,会更冲动。

老不看三国

“老不看三国”并非是人老之后看淡世事,对热血的《三国演义》看不进去的意思。

老年人经历的人情世故多,阅历广,见识多,所以会积累比较多的智慧谋略,“人老奸、马老滑”和“老奸巨猾”都是说的这种情况。在看了全篇讲权谋、战争的《三国演义》后,老年人会更加地老奸巨猾,不好应对。

除了是传世名著之外,《三国演义》本身也存在着大量的权谋之术。据传满清在入关初期就对《三国演义》极度的推崇,甚至有不少满清贵胄、将领将其当作兵书来应用。

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中官逼民反的深刻并不容易为青少年人所体会到,但是其中快意恩仇,大砍大杀的江湖情节却极易将血气方刚的青少年吸引。多数青少年人的三观尚未成熟稳定,所以在看了其中暴力宣泄与是非不分的杀戮场景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跟小说原著相比,经典的《水浒传》电视剧的剧情和青少年版的《水浒传》读物,其实已经做了大幅的删改。比如原著中武松血溅鸳鸯楼时,是鸡犬不留式的赶尽杀绝;江州劫法场时,李逵的板斧对着官兵、百姓排头砍过去,也不管那些人是不是无辜;梁山好汉杀黄文炳时,用的是将他凌迟并分食其肉的酷烈手段……

《水浒传》虽然是文学名著,但其中不适青少年阅读的部分实在有很多,所以所谓的“少不看水浒”还是很有道理的。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固然有不少不合时宜的内容,但它们终究是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些许糟粕也是瑕不掩瑜,并不影响它们的文学地位。

开最大的脑洞,品最有趣的故事。我是灵冲霄,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