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世事无绝对,然后有些警世名言还是值得细细体会的,比如这句“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就很有道理。
一、老不看三国:
《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小说,书中人物斗智斗勇,各自精彩,情节很是引人入胜,对于青少年来说,仔细阅读,体会个中谋略,激发建功立业之志,也是好的,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还经常阅读此类小说,恐怕弊大于利。
随着个人生活阅历的增长,随着不如意的事情越来越多,人们渐渐不为外物所惑,明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为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老人家到了退休年纪,就该顺其自然,颐养天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此时如果还是不服老,还想志在千里,学那尚能食用五斗饭的廉颇,学那七十仍出征定军山的黄忠,恐怕是很不妥当的。
老年人的人生已过大半,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突然想返老还童,想大有作为,想再燃烧一把,这可算是作死吧,真实的人生不是修真玄幻小说,无法逆天而为,老年人热血冲动,不单对自己不好,只怕还会拖累儿孙,何必呢?
三国英雄二、少不看水浒:
《水浒传》其实讲的就是一群无法无天的家伙造反的故事,再批上忠义的外衣,通过读者的感情偏向模糊了是非观念,简单说,就是鼓动大家去违反现行社会规则,这样的小说,心智成熟者阅读是有帮助的,能从中观摩各式人物的心态,甚至可以代入其中自己喜欢的角色,人类是喜欢幻想的,偶尔做梦也无妨,成年人读水浒能感受快意恩仇,又不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但是对于血气方刚的少年人来说,读了这类小说,恐怕就会迷途难返,这种情况好比网游世界,孩子们进去就出不来了,长久下去,只知义气而不懂仁爱,只从本心性起而不知道德约束,凭着一腔热血,任意行事,到酿成大错时,悔之晚矣。
尽管不是每个孩子读水浒后都会如此,但是即便一百个孩子中有一个想成为水浒英雄,到处破坏社会治安,也是绝对不可接受的。
水浒传鲁智深和武松三、男不看西游: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主角孙悟空和第二主角唐僧都是和尚,四大皆空,禁欲佛系,这种小说适合老年人看,人生原本如梦,到头万事皆非,老年人看了能安心过好眼前的生活,不再胡思乱想,不再悔恨当年。
但是对于背负家庭重担的中青年人来说,尤其是男人,突然大彻大悟了,突然觉得生活没意思了,开始进入冥想状态,开始不务正业,从此没了进取的心态,这又算什么?个人解脱了,家中老少却从此没了生活的着落,嗷嗷待哺的孩子将由谁来养这叫不负责任吧。
西游记唐僧四、女不看红楼: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中最文艺的,用笔精致,感情细腻,惹来痴男怨女泪流成河,对于男人,尤其是事业有成的男人来说,读红楼是好的,曲有误而回头的周瑜是有生活情趣的,懂得女人内心情感的男人是完整的。
但对于天生敏感的女子来说,红楼梦却是过于灰暗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不管多么美丽的尤物,不管多么聪慧的女子,下场都是一样的悲惨,女孩子读红楼,会不自觉受到其中人物影响,心境会因此破坏,从此愁不知所起而终日无绪,这日子活得也太累了吧。
人生原本应是风和日丽的,即便每天只有半小时的阳光,那我们也应当成会有大半日的晴天,不如意的事情不妨看淡一些,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不是吗?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