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石秀,是《水浒传》人设最复杂的人物之一。
石秀的复杂,源自他的性格本身,也来源于读者对他的道德评价,这种评价几乎形成两极分化,核心事件就是石秀步步设局,怂恿杨雄杀了潘巧云。
石秀这个人非常极端,加上性格谨慎,为人精明狠辣,导致他的很多行为几乎趋近于刻薄,同样极端的读者,对石秀的作为感觉格外过瘾,而理性的读者则会意识到石秀身上的异样之处。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原著第四十三回,石秀跟杨雄结拜,回家见到了嫂子潘巧云,借着石秀的眼睛,施耐庵对潘巧云展开了露骨的外貌描写:
石秀看时,但见:黑鬒鬒鬓儿,细弯弯眉儿,光溜溜眼儿,香喷喷口儿,直隆隆鼻儿,红乳乳腮儿,粉莹莹脸儿,轻袅袅身儿,玉纤纤手儿,一捻捻腰儿,软脓脓肚儿,翘尖尖脚儿,花簇簇鞋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窄湫湫、紧搊搊、红鲜鲜、黑稠稠,正不知是甚么东西。——第四十三回
大家要注意,这些画面都是石秀自己看到的,该看的,不该看的,石秀一个都没放过。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来反射这个人的性情,这种写法在文学史上很常见,比如《红楼梦》里宝黛初见,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是:
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眼中看到的黛玉,更多侧重观察她的神态和气韵,这是贾宝玉一贯的个性,而像薛蟠这样的好色之徒,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只看到黛玉的绝美容貌,一时间酥倒在旁边。
石秀初次见嫂子,就处处观察,一丝也不放过,精细之中透着一股阴狠。
杨雄醉骂潘巧云
来到杨家之后,石秀帮着潘公开了个肉铺,有一次外出三日,去别县买猪,回来发现肉铺的摊位被收起来了。
如果石秀是个正常人,应该去询问杨雄或是潘公,摊位被收起来是什么情况。可石秀没有这么想,他直接收拾行李,准备分道扬镳,因为他觉得这是杨家人故意针对自己,原著的记述格外详细:
石秀是个精细的人,看在肚里,便省得了,自心忖道:“常言‘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哥哥自出外去当官,不管家事,必是嫂嫂见我做了这衣裳,一定背后有话说。又见我两日不回,必然有人搬口弄舌。想是疑心,不做买卖。我休等他言语出来,我自先辞了回乡去休。”——第四十三回
当石秀把肉铺账目、清单,交给潘公时,潘公觉得奇怪,询问石秀为什么要走,石秀的回答是:小人离乡五七年了,今欲要回家去走一遭,特地交还帐目。今晚辞了哥哥,明早便行。
石秀夜杀裴如海
这个细节证明,石秀有着丰富的人情阅历,而且自我感觉相当自信,如果不是潘公及时讲出实情,告知家中作法事,所以暂停营业,石秀真的就要拂袖而去了。
争论最大的是潘巧云之死,因为是石秀一手促就的这个结果。
潘巧云和裴如海私通,被石秀发觉,面对这样的情况,石秀作为一个局外人,应该怎么做才最恰当?
第一种选择:充耳不闻。
说到底,这件事是杨雄的家事,跟石秀无关,他没必要管这件事。
第二种选择:告知杨雄。
杨雄是石秀的结拜兄弟,看着结拜哥哥被蒙在鼓里,但凡有点正义感的人,都忍受不了。
病关索大闹翠屏山
如果结合以上两种选择,石秀最正确的做法是:将潘巧云和裴如海的事,如实告诉杨雄,让杨雄自己做决定,杨雄或是休妻,或是原谅潘巧云,这都是杨雄自己的事,跟石秀无关。
可由于石秀的极端性格,他自动带入了主人翁视角,将自己掺入其中,而且全权主导了整个复仇计划。
石秀的问题就出在这里,他口口声声叫杨雄大哥,却丝毫不站在杨雄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想要泄愤。
杨雄的事业正盛,他深得知府相公的厚爱,整个府衙之内,知府唯独对杨雄的棍棒功夫最为欣赏,假以时日,杨雄一定能在衙门内混出一片天地来,他完全没必要上梁山。
拼命三火烧祝家店
潘巧云有失妇道,休妻即可,这只是一桩小事,杨雄还有自己的未来,可石秀硬是一步一步,把这桩小事搞成了大事,怂恿杨雄杀了潘巧云,终于无路可退,只能上梁山。
石秀的阴狠就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他的谎言,简直张口就来。
夜间打更的头陀,石秀抓住他后,许下承诺:不要挣扎,说出实情,我不杀你。可当头陀如实相告后,又被石秀逼着脱衣服,正脱了一半,就被石秀用刀子给抹脖。
裴如海也是一样,石秀答应说出实情,就放过他,还是趁着裴如海脱衣裳的时候,从屈膝边摸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裴如海。
潘巧云亦然,石秀最初给杨雄出主意,是将潘巧云骗到翠屏山,当面把一切说清楚,然后一纸休书,大家各过各的。
杨雄听从了石秀的建议,把潘巧云骗到了翠屏山,可石秀开始咄咄逼人,他仿佛是为了泄愤,先让丫鬟迎儿,说出潘巧云、裴如海相约的全过程,这还不过瘾,又逼着潘巧云,把她和裴如海怎么认识,怎么勾搭的过程再次复述一遍。
最后的结果不出意外,迎儿和潘巧云都死在了翠屏山,杨雄没了退路,官场的前途也别想了,只有梁山这一条路可走。
拼命三郎石秀
不明就里的读者,往往会崇拜石秀,觉得他的复仇非常过瘾,可这个过程中充斥着浓浓的阴谋意味,有读者喜欢将石秀和武松类比,其实两人相差很大,正如金圣叹的评语所言:
武松之杀二人,全是为兄报仇,而己曾不与焉;若石秀之杀四人,不过为己明冤而已,并与杨雄无与也。观巧云所以污石秀者,亦即前日金莲所以污武松者。乃武松以亲嫂之嫌疑,而落落然受之,曾不置辩,而天下后世,亦无不共明其如冰如玉也者。若石秀,则务必辩之;背后辨之,又必当面辩之,迎儿辩之,又必巧云辨之,务令杨雄深有以信其如冰如玉而后已。呜呼!岂真天下之大,另又有此一种巉刻狠毒之恶物欤?
当事人杨雄,完全被石秀牵着鼻子走,他最初得知潘巧云的事后,还能照常去知府县衙耍弄枪棒,受到知府的赏识,喝得酩酊大醉,这才在梦中说漏了这件事;
头陀和裴如海被杀后,杨雄明白了其中底里,当着石秀的面儿,杨雄大怒,自称要碎割了潘巧云,冷静下来之后,却又对石秀说了一句:似此怎生罢休得?
很明显,杨雄不想杀潘巧云,只想把这件丑事掩盖住,自己还要继续混官场,金圣叹读到此处,也是哭笑不得,批了一句:“罢休”二字绝倒,忽然说到碎割,忽然说到罢休,是杨雄也。
病关索杨雄
直到潘巧云上了翠屏山,杨雄仍然怀着原谅的心态,只要潘巧云说实话,就饶她一命,可在石秀的咄咄逼人之下,丫鬟迎儿和潘巧云,反复再三讲述勾搭过程,终于让杨雄怒火上头,亲手结果了一奴一主的性命。
同是报仇,武松光明磊落,石秀狡猾阴狠,在这整个过程中,石秀其实并没有任何利益牵扯其中,他所谓的“伸张正义”,更多是为了自己过瘾,杨雄沾上人命官司,被他拖下水,他恐怕也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这才是拼命三郎最可怕的地方。
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精品珍藏版)套装上下册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90购买本文乃“不红居士”独家首发,图片来源于戴敦邦《水浒传》全绘本,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