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松。这个形象最经典的应该是山东版里祝延平扮演的版本,原因就是祝延平更像是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的主儿(也只是像,现实中应该没有这样的人)。
原著中说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山东快书中对武松形象的描写则更具体、更直观——脑袋瓜子赛柳斗,俩眼一瞪象铃档。
跟有些偏文弱的丁海峰相比,京剧武生出身、身材更魁梧的祝延平显然也更符合武松的这个“型”。
至于“神”上,我也更推崇祝延平。丁海峰演的武松更像是个狠辣、嗜血的杀手。而方面浓眉、鼻直口方的祝延平则更表现出了武松的正直和侠义。
2、李逵。《水浒传》中的很多角色其实非常难以演绎,因为太容易形式化、脸谱化。李逵这个形象就是个典型。
这个形象给人们的普遍印象是鲁莽暴躁、豪爽侠义且杀人不眨眼。但其实原著中的李逵并不完全是个“莽夫”,他是有自己的小聪明、小算计的,只不过作者没有明着写。比如他经常撒泼犯浑,却从来就没敢在比自己武力值高得多的好汉跟前犯过浑,说明他是外粗里细,心里精明得很。
对于这个形象把握得比较准确、形象也更贴近的是央视版的赵小锐。相比较而言山东版的董子武虽然把李逵演得更凶更狠,但总感觉扮相上显得年龄偏大。至于后来的新版就不用提了,那就是个“潦草版熊猫”。
3、西门庆。央视版的李强对于西门庆的演绎其实不算很成功。因为他把西门庆演成了一个好色的社会大哥。虽然也不算什么好人,但跟原著中“色鬼人渣”的形象比起来,明显是把西门庆给拔高了,顶多算是个好色的“老炮儿”。
朋友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李强在出演《水浒传》之前不久在电影《长大成人》中饰演的北京“老炮儿”纪文儿。您可能就会发现他可能是在《水浒传》中套用了《长大成人》的人物感觉和表演方式。当然,也或者这就是李强一向的表演风格。
所以,对于西门庆塑造得比较成功的,我认为是山东版的于治杰,从形象上就有一股子透骨的阴鸷,怎么看怎么就是一个“色中饿鬼,花里魔王”。
顺便再说一句,于治杰这个西门庆的造型(尤其是那个黑眼圈)您难道不觉得特别像某个时下正当红的流量小藓肉吗?
4、潘金莲。说完了西门庆,当然要再说说潘金莲。对于这个角色,其实山东版的牟霞和央视版的王思懿塑造得都很好。
所不同者,本身就是山东人的牟霞演的潘金莲更贴近于原著,形象上也更传统。而作为台湾人的王思懿的形象则更偏现代,也更容易为现今的观众所接受。
至于现而今的影响和知名度上,肯定是王思懿的潘金莲更高。但在电视剧产量不高的80年代,显然牟霞的潘金莲给观众的印象更深。
5、宋江。李雪健对于宋江的人物塑造一直以来就备受争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他演的宋江被人们认为太过猥琐、窝囊。另一个原因就是之前山东版鲍国安演的宋江很容易让观众先入为主,影响了对于李雪健的表演的客观评价。
其实,相比较而言,李雪健对于宋江的人物塑造更加细腻,下功夫也更是下在了细节上。他对于宋江的每一次外界环境和人物内心的变化几乎都精致地刻画了出来。
而鲍国安的表演则更贴合故事和剧情的走向,更符合观众心目中宋江的形象和气质。
比如“杀惜”一节。李雪健演的出手杀阎婆惜是“一再忍让、被逼无奈而激情杀人”。而鲍国安演的则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痛下杀手”。
总的来说,李雪健是按照宋江本身的心理变化和心路历程在演宋江;而鲍国安是按照小说原著和故事情节演的宋江。只能说二位老先生的表演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再说一句,新版中张涵予的表演确实也很好。但是他演的宋江,其心思缜密、老谋深算有些太过流于表面。让人一看就是个“心机婊”的宋江,想笼络一大批贴心贴肝的“死忠”,应该比较难啊!
朋友们有哪些看法和意见呢?欢迎您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