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绝非表面上看到的兄弟义气那么简单,《水浒传》这部书越读越值得细细品味。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当宋江带领梁山众兄弟一起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时候谁都没有想到日后每个人都各揣心思。
而在梁山的将中,有这样一位“无忠无义”的好汉,他不仅拒绝营救宋江,在夺权失败后第一个离开……这位好汉很早就上了梁山,属于梁山这个集团初期创业的元老级人物,他就是入云龙公孙胜。
入云龙公孙胜说到梁山有智谋的人,绝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是吴用却总是忘了入云龙公孙胜,公孙胜的存在感似乎并不高,然而实际上公孙胜对于梁山的贡献却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早期公孙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既然叫做入云龙,肯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公孙胜是有两把刷子的。公孙胜的师傅在《水浒传》原著中也有交代,叫做罗真人。严格来说以公孙胜当时的计谋不用拉着吴用,也可以智取生辰纲。
公孙胜曾经跟着自己的师父罗真人学习法术,在古代能学习法术的人其能力和认知远远超出周围的大多数人。当时罗真人教给公孙胜的是一种叫做雷法的法术。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家都知道法术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但是在古代可就不一样了。
这个雷法简单来说大概就是可以“呼风唤雨”。其雷法的全名叫做“五雷天罡法”,听名字就牛气哄哄的。此外公孙胜在梁山的地位也很高,公孙胜作为早期上梁山创业的元老。仍然可以排到第四,仅仅次于宋江、吴用,卢俊义就可以看出公孙胜其实与吴用的水平不相上下。
四人中卢俊义更大的程度上是像一个吉祥物,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一方面是由于卢俊义家确实有钱,是一个大富豪。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梁山壮大之后一天花费不少,也总不能天天靠着打家劫舍,劫富济贫。
卢俊义、柴进就成为了梁山非常重要的“赞助商”。因此卢俊义也就相当于现在的英国女王这种角色,这么一看宋江的左膀右臂也就是吴用和公孙胜。
从《水浒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宋江负责制梁山未来大方向,比如是起义还是招安这类大方针。吴用是负责制定军事计划,属于梁山兵马的总指挥。
那么公孙胜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用魔法来打败魔法。这里的魔法可不是指的每个人拿个魔杖在那念咒语,而是破一些阵法。在高唐州战役的时候公孙胜就立下了头功,公孙胜的法术不是用来碾压普通人的,而是用来对付敌人阵营中同样会所谓法术的人。
看了这些就知道公孙胜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没有什么贡献,每天混日子,但是公孙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是梁山“无忠无义”的好汉,他拒绝营救宋江,夺权失败之后第一个离开。
公孙胜两别梁山《水浒传》中公孙胜两次离开梁山,而且两次都是主动离开梁山。一次是晁盖和宋江夺权失败之后公孙胜选择离开;另一次是战王庆之后,眼看着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离开,公孙胜选择离开。
宋江被人诬陷提反诗被抓之后,晁盖提出要和众位兄弟去劫狱营救宋公明哥哥,此时只有公孙胜是拒绝的。许多人便认为公孙胜不像其他梁山好汉那样忠义双全,只有自己的小心思。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水浒传》原著中其实可以看出公孙胜本人的性格是属于那种一心修道的性格。这种性格有点像现在的技术宅男,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第一次公孙胜离开梁山的时候,也告诉过其他兄弟理由。
公孙胜和其他兄弟以及宋江、晁盖等人说道:自从上梁山以来还没有回乡看望过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师父盼望自己回去……所以公孙胜向梁山众兄弟暂别三五个月,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是“暂别”。
这说明什么?说明公孙胜并不是打算真的离开梁山,在《水浒传》原著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晁盖准备宴席庆贺,宋江父子团聚,公孙胜突然想到自己的老母亲在蓟州离家日久,也不知道情况如何。
这是作者给公孙胜安排的心理活动,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公孙胜第一次离开梁山并非如外界所说的那样看透中将,心灰意冷。第二次公孙胜离开是梁山好汉和王庆大战之后。
这一次也并非公孙胜又心灰意冷了,而是他想起自己的师傅罗真人和自己曾经说过的话,罗真人在公孙胜下山之前告诉他:五雷天罡正法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
此时罗真人又提醒公孙胜:你是上天的天闲星,不要被人束缚,误了大事,应该专精于学道之心……首先天闲星一个“闲”字就可以看出公孙胜对于争名夺利是真的没有什么兴趣。
除此之外公孙胜也是一心修道,而师父又提醒自己眼看着自己“可救宋江,保国安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这个时候公孙胜也是离开的时候。
公孙胜的结局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公孙胜并非外界误以为的那样“不忠不义”的人,反而一直挂念着梁山各位兄弟。由于公孙胜专于修道,所以梁山招安之后的对外征战公孙胜并没有过多参与。
第二次公孙胜主动离开梁山是在与王庆的战争之后,梁山好汉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班师凯旋之际公孙胜激流勇退,回到了老家侍奉自己的老母亲。
梁山好汉在征讨方腊之后伤亡惨重。死得死残的残,有的被奸臣迫害。公孙胜反而落了一个善终的结局,而在《水浒传》原著中还有一个人十分幸运,就是公孙胜收的徒弟朱武,师徒二人一起回到了仙山。
总结二仙山的日子大概才是公孙胜想要的。公孙胜的母亲去世,师父罗真人羽化之后,公孙胜和朱武就在二仙山建起了一个小道观,两个人潜心修道。《水浒后传》中,公孙胜岁羽化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