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能征善战者不下百位,即便如宋江、吴用等不以武艺见长的,也都会那么几手。由于书中并未对众英雄的师承有详细描述,故而有人质疑,难不成他们都是天赋异禀,无师自通?究其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三。
《水浒传》的主题不在于此第一点原因与《水浒传》的主题有关。书的前半部分有很多个人“传记”,后面描写则更整体、宏大。但是无论是个人传记还是整体故事,主题都不在于表达人物的成长经历。
个人故事更倾向于描写他们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是的,无论是被构陷还是主动,所有最终上了梁山的好汉没有一个是清白之身,比如林冲,什么错误都没有,但是他佩刀进入白虎节堂,触犯了刑法;比如宋清,同样什么错误也没有,但他是宋江的弟弟,连坐同样是罪。换言之,个人故事除了突出每个人的性格外,最主要的表达是他们如何被“逼上梁山”,借此来体现朝廷奸臣当道的黑暗,当然了,按照今天的三观来看,很多人是天生的暴力分子,并非什么好人。
而集体故事更多在于体现梁山最终成型的过程。总而言之,朝廷中乌烟瘴气,上位者蝇营狗苟,好汉们快意恩仇……这些才是施公想要表达的重点。至于什么师承、习武,偶尔可以当作点缀,但这不是武侠作品,也不是拥有绝对主角的小说,自然不会在这些上详加描述。
英雄好汉各有成才渠道其次,虽然书中没有详细介绍每个人艺从何来,但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可以得知,这些英雄好汉们其实都是有自己成才渠道的。
师承明确的有史进,由于自幼酷爱武艺,所以史太公找过很多武师教授儿子,虽然在行家眼中,史进的本事不过是花拳绣腿,但若遇上普通人,还是可堪一用的。而后史进拜了王进为师,开始正式习武,进步神速,故而便有了后来名震一方的史大郎。
师承不明确,却有浓重家传痕迹的也不在少数,如关羽的后人关胜,青龙偃月刀使得虎虎生风;铁鞭王呼延赞嫡派子孙呼延灼,同样擅长和祖上一样的双鞭;五侯杨令公之后杨志,金刀、银枪都使得炉火纯青……类似的名门之后、将门虎子在《水浒传》的设定中很明显研习的是家传武学,自然身手不凡。
还有一些并不明显,但也能看出有武艺传承的,比如林冲。在他和鲁智深初次相遇时,鲁智深曾提到过自己和林冲的父亲有些交情,而林冲的父亲同样也是教头,可见林冲的本事同样是家传。有人或许会说,林冲的师傅不是周侗嘛?这其实是《说岳全传》中的设定,从《水浒传》中卢俊义与林冲的交集就能看出,俩人之间其实不存在师出同门之说。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拥有专属途经提升的人物,比如鲁智深,曾经是名将种师道麾下大将,多次对外浴血奋战的,这种真正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人往往比闭门造车的“理论派”更具备实战性。再有如李逵,天生神力,勇猛且悍不畏死,论武技他可能什么都不是,但是靠着这股拼劲和多年在底层的“实践”,让其成为攻城略地的一把利器,也不奇怪。
归根结底,在那个大环境下,只要喜欢武艺,就总有自己的练习渠道。像柴进家、祝家庄、曾头市等有钱门户,常年养着一些教师镇场子,同时传艺授道,总之各有各的路子。
天赋异禀的群星降世最后一点,我们需要回到内容或者说小说的设定之中。梁山一百单八将本为洪太尉误放的一百零八颗魔星降世,也就是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群星降世是肩负着使命的,那么自然不能以常理度之。
既然是天数中的特殊存在,那么在转世后自然天赋异禀,所以不排除他们中有的人能够无师自通,但这所谓的“无师”,也仅仅是没有师承,毕竟单靠自己凭空想象,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在那个武人遍地的世界,如果有天赋,想学点别人的本事其实不难,毕竟他们中要么是走江湖的,要么是在军队效力,即便是那些做生意的“车船店脚牙”,其实更多走得也是旁门的路子。
所以即便没有师承,东看看、西瞧瞧,练就个一招半式也不是难事,当然了,这肯定比不上有名师教导或家传武学的一流大将,这也是同为天罡地煞,实力却良莠不齐的原因所在。
总结起来,魔星转世的梁山好汉本就与常人有别,更有天赋是必然的,无论是家世显赫还是出身草莽,他们总会与武有所接触,再加上书中没写,也不代表他们就没学。施公不可能把这么多人逐个详细说明介绍,弄个个人简历出来,毕竟小说的主题并不在此。如果真是那般,怕是《水浒》也无法位列四大名著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