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俅未发迹之前,是街边上的一个小混混,整天无事生非,捣乱街坊,打架斗殴,纯粹的一个地痞流氓,就连他的亲戚朋友,也都远远躲着他,生怕惹上他带来什么麻烦。到后来,或许是由于时来运转,就是这么一个泼皮无赖,在当时的宋朝可谓是威风八面,显赫一时。水浒英雄最后的悲剧也与这个人密切相关。
至此,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是谁把一个靠踢球起家的泼皮无赖推荐给了一代昏君宋徽宗赵佶?对于这个问题网络中答案不一,存在着一些争议,对此,这也引发了我对这段历史的浓厚兴趣,不由自主的想追根溯源,想探究一下历史的真相。点到为止,书归正传,下文中不当之处,希望大家斧正、批评、交流讨论。
为了探究疑问,让我们首先看一下《水浒传》原著,找到有关高球发迹的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在水浒传原著中,作者施耐庵只提到了代号“小苏学士”,并没有提到东坡先生这四个字,电子版《水浒传》截图如下:
电子版《水浒传》中原文如下:
如果按照《水浒传》中原文是小苏学士的话,根据文学常识,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小苏学士应当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因为苏门三父子号称三苏,苏洵(老苏,号老泉,字明允),苏轼(大苏,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小苏,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这父子三人,素有一门父子三词客的美誉;
如果按照版和版电视剧《水浒传》中所演的剧情内容来看,把高俅通过驸马都尉王晋卿间接的推荐给后来当了皇上的赵佶(宋徽宗),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代文豪苏东坡。苏东坡,苏学士,一代文豪,大宋良臣,我们通过中学语文课本已经学会了东坡居士很多的名篇佳作,一直以来我们很尊敬,也很崇拜这位大宋才子,可是,当我们知道了一个流氓混混,大奸巨恶“高俅”与“苏大学士”有瓜葛的时候,是不是让我们大跌眼镜!
版电视剧《水浒传》片段截图
版电视剧《水浒传》中“高球发迹”的情节路线总结如下:
版电视剧《水浒传》片段截图
多年来,或许我们看电视剧或是看原著,很多的时候忽略了这个剧情细节,没有细细品味和解读。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但凡小说里出现的人物、事件绝对不都是空穴来风,一定是有历史原型的,不管是苏轼还是苏辙,反正高俅这个人物与这两兄弟中的一个一定是有瓜葛的,而且关系密切,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推荐高俅的就是鼎鼎大名的苏东坡,在接下来的探讨中我们再看史料又是如何陈述高俅与苏轼的关系的,假如历史事实就如电视剧所演的一样,是苏轼把高俅引入了大宋官场,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一忠(苏轼)一奸(高俅),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类人,自古忠奸不两立,可聪明绝顶的一代文豪“苏轼”又为什么举荐高俅呢?难道高俅真的就是一个人们习惯上认为的“地痞无赖和流氓混混”吗?
通过《水浒传》原著和电视剧的剧情来看,我们没有看到高俅有着显赫的家庭背景,他平常游手好闲,打架斗殴,街头混混一个,还多次吃过官司,高俅认识苏轼之前,他的工作是在药店打工,苏轼举荐高俅难道是苏轼糊涂吗?苏东坡有那么傻吗?这明显不符合苏轼的为人风格和做事风格,那么,回答这个问题,或许就需要回到高俅这个人物自身来寻找答案了。《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里节选如下:
通过《水浒传》原著中对高俅的描述,高俅绝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头脑简单的地痞无赖,此人有一些过人之处,也就是说高俅是个多才多艺,才华过人,做事情认真的人,就是德行不好。他能得到苏轼的认可和举荐,说明高俅至少在书法、诗词、歌赋、绘画这些方面是有所特长的,高俅自身的素质具备,这才可能存在有苏轼对高俅的欣赏,进而才会有苏轼把高俅推荐给驸马都尉-王晋卿的机会,另外,苏轼的好友驸马都尉-王晋卿也是一个擅长诗词歌赋、绘画方面的高手,高俅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在这样的专业性比较强的领导身边工作,纵然是苏大学士推荐,那高俅也不可能干的安稳和长久。你想高俅若疏于文才,品行不端,是绝不会为苏轼所器重的。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史料中是如何记录高俅与苏轼之间的关系的,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麈:zhǔ)记载,“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通过这段文字中“草札颇工”这四个字,说明高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是具备一定的诗词歌赋功底的,通过这段话也可了解到高俅是苏轼身边的小吏,平时帮助苏轼写写画画,也就是说是苏大学士的贴身秘书,能当苏轼的秘书,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了的,通过史料中的文字我们发现,苏轼离开京都翰林苑前往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任知州之前,先是将高俅推荐给了曾文肃这个人,以史令已多辞之,后东坡先生又把高俅推荐给当朝驸马王晋卿。
另外,通过高俅踢足球可以看出,他的闪展腾挪,非常利索,足球踢的好,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体育届的冠军,深受宋徽宗喜欢。他还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对大宋皇帝宋徽宗百般讨好,迎合宋徽宗好名贪功的喜好。
综上分析可见,举荐高俅的苏学士可以基本推测为苏轼(苏东坡),而不是小苏学士苏辙,《挥麈后录》的作者王明清是南宋时期的人,他距离北宋宋徽宗这个历史时期也是最近的,他的记录可信性也较高,还有就是电视剧《水浒传》中之所以呈现出苏东坡的名字,恐怕导演和编剧已经不知和当今的史学家们讨论过多少次才确定的。
实际上,通过高俅的发迹,还有几个问题值得大家展开联想思考,如:
※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我们是否可以提出下面这个问题:
高俅在苏轼身边工作的时候,为什么高俅没有因品行不端而被苏轼解聘?如果高俅品行不端,再善于伪装的狐狸也有露出尾巴的时候,难道凭借苏大学士的智慧,他真的没有发现高俅的德行不好吗?如果苏轼没有发现高俅的品行恶劣,苏大学士是不是存在用人失察之过呢?
※根据《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关于苏学士的言辞提出截图后的问题。
原著截图如下
根据《水浒传》原著中的描述,苏轼是发现了高俅品行不端、帮闲浮浪的人才没有收留的,而是做了个顺水人情,把高俅推荐给了当朝驸马都尉-王晋卿,通过原著中这一细节的描述,我们所熟知的大文豪苏轼是不是也有对当朝驸马“投其所好”、“攀龙附凤”之嫌呢?如果苏轼发现了高俅品行不端还推荐给当朝驸马,通过驸马进而推荐给皇上,那么苏轼的罪过是不是很大?以上问题,大家如果感兴趣,就做为茶余饭后自己思考、与朋友探讨的话题吧!
总之,高俅的发迹离不开一个关键的人物,那就是苏轼,通过高俅的发迹,这也告诫单位在选材任能和上下单位之间推荐人才的时候,不能光看一个人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才华,更不能由着个人的喜好选人用人,一定得注意严防像高俅这种“大奸似忠”的人进入单位的要害部门。千万要注意所用之人的德行。倘若德行差,越聪明越能干,危害也越大,轻的是毁灭一个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严重的就是祸国殃民了,最后造成的就是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局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