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水浒传,梁山起义竟然只有1000

无论是戏剧、小说还是影视作品,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个个身怀绝技盖世无双,他们的故事脍炙人口、深入人心,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有没有水泊梁山的故事呢?《水浒传》的故事小说上有,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却是没有的。宋江起义发生于宣和初年,义军基本以流动作战为主,宣和三年,在海洲兵败接受朝廷诏安,整个过程前后不到三年时间,这是真正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一个概况。那有没有《水浒传》里所描述的那么一个水泊梁山根据地?据现有的史料来分析,宋江带领的义军可能曾经在现今的东平湖(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湖)司里山这一带,驻扎过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建立像小说《水浒传》里所说的那八百里水泊梁山山寨,当然没有聚义厅,也没有什么忠义堂等,这些都是作者艺术加工的。宋江的义军在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并不长,义军流动性很强,开始被称为河北巨贼,后来又成为京东贼,随着部队的转移,又被称为淮南盗等等,从这些称呼中可以看出,宋江的义军,主要的作战地点不固定,大体上是先从郓城一带流窜到沂州,后又转移到海州,在海州兵败接受诏安。在流动作战过程中,他和他的义军,基本上没有和大量的朝廷禁军对战,围剿他们的都是地方部队,声势不大,和方腊起义的规模是没法比的。方腊起义由广阳郡王童贯亲自挂帅,率15万西北禁军对其进行围剿,而宋江的义军,最后在海州,由海州知州张叔夜带了几千地方部队,就将其打败诏安,诏安之时义军也就区区多人。为何规模实力如此悬殊的梁山义军,《水浒传》将其渲染得如此之大?其一,《水浒传》的横扫出世,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当时社会动荡、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很多的百姓、民间艺人、文人都愿意去流传梁山好汉的故事,是为了借此发泄自己的愤世之情。他在《水浒传》中有一首诗:花石纲原没纪纲,奸邪到底困忠良,早知廊庙当权重,不若山林聚义长。这首诗很明显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愤世情绪,也因为这种精神共鸣,让这部巨著被广为流传。其二、武松景阳冈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这些《水浒传》中的故事,自南宋起,已经在民间艺人的口中或者笔下,加工的非常精彩和曲折,带有非常传奇的色彩。作者拿它们作为小说的素材,写起来也是相当过瘾,因此这一个声势本来不大的一场起义,就艺术加工成为,貌似在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起义了。《水浒传》中“燕青”是否真有此人,最终是不是他通过李师师,和宋徽宗谈成诏安,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