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浒传你怎么看,当时武松为什么没有杀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武松是《水浒传》中写得形象最为典型的人物之一。大家知道,武松自小便没了爹娘,是半残疾的哥哥武植抚养长大的。在武松的一生中,是缺乏母爱的,所以,武松对母爱有着天然的贪恋。武松打虎后,当了县上的都头,猛然间知道了哥哥武植已经结婚,自然也是非常高兴。接下来,武松经历了人生最为痛苦的一个阶段,就是嫂嫂的调戏、哥哥的被毒死。有人认为,英雄配美女,武松应该答应潘金莲,那样的话,就没有了以后的悲剧。然而,潘金莲是谁?潘金莲是武松的嫂嫂,武松是哥哥武植抚养长大的;在武松眼里,长嫂赛母,如此,武松怎能答应了潘金莲?故此,武松道:“武松非不讲人伦之辈!”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民间的知名度应该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三国演义》的存在,但梁山好汉所崇尚的“义”字是很狭隘的,只是单纯的江湖义气而已,很多情况下只是所谓梁山好汉们烧杀抢掠的遮羞布,“替天行道”的说法更是自欺欺人的噱头而已,竖起“替天行道”大旗的宋江吴用等人就是最大的刽子手,他们去做“尚善除恶”的事情的前提就是必须是于己有利,否则是不可能的。

在《水浒传》中,杀人放火并不是恶,违背所谓的“义”字才是恶,所以王英好色李逵滥杀都不是问题,为秦明和卢俊义上山所做的事情也是顺理成章,换句通俗的话,自己杀人放火是可以的,别人就不行,所以祝家庄才作为梁山的对立面被灭。反过来说武松为什么不杀孙二娘?武松和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难得的可称为好汉的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人性”。孙二娘滥杀无辜,但并没有触及武松的利益,且在得知武松的名号后却对武松礼遇有加,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武松猛然间有人对自己嘘寒问暖照顾有加,这时候的武松是绝不会加害孙二娘的,对孙二娘感恩戴德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件事是这样的,武松杀嫂后,被发配孟州城,恰好路过十字坡,孙二娘就在这里开黑店,做无本生意“人肉包子,”孙二娘也不是什么人都杀,她有她的强盗标准「三不杀」。她的三不杀是:「和尚不杀,妓女不杀,配军不杀」。通过分析来看,作者施耐庵无非想说明,孙二娘不是十恶不赦的人,这三种人都是社会最底层人物,都是受压迫受伤害的人,这就为武松不杀孙二娘留下了伏笔。因为孙二娘不是杀人如麻的恶人。

孙二娘最初没有打算杀武松,因为武松符合三不杀的基本原则。武松是配军,最后改变主意还是看到武松不像个好人,加之武松带着一个沉甸甸的包裹,孙二娘也是见钱眼开。孙二娘心想,既然不是正人君子,把他蒸了人肉包子又有何妨?于是这才引出武松暗暗戏弄孙二娘的精彩故事了。说到底,水浒这部书,没法按照正常逻辑来判定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反过来说武松为什么不杀孙二娘?武松和鲁智深是《水浒传》中难得的可称为好汉的人,但他们也有自己的软肋,那就是“人性”。孙二娘滥杀无辜,但并没有触及武松的利益,且在得知武松的名号后却对武松礼遇有加,一辈子颠沛流离的武松猛然间有人对自己嘘寒问暖照顾有加,这时候的武松是绝不会加害孙二娘的,对孙二娘感恩戴德也是可以理解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