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为什么后来没有上梁山?作者施耐庵为什么会这么安排?
王进原本是一个官家人物,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父亲是名武师王升。在父亲的指导下,他的武功非常高,与林冲不相上下。而且,王进的命运跟林冲也很相似,两人有共同的冤家——高俅。在高俅发迹前,曾学使棒,被王进的父亲打伤,从那以后他就和王家结下了梁子。后来,他当了太尉,上任第一天就拿王进开刀,企图置他于死地。
好在王进的人缘还不错,没跟其他人结下什么恩怨,大伙儿纷纷为他求情,他才没有被毒打。他当官多年,深知官场的水很深,自己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日后高俅肯定会想方设法找自己的麻烦,弄死自己。趁他没得手之前,不如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于是,王进带着老母亲逃离京城。路过史家庄时,他遇到了“九纹龙”史进,并教授他武艺。之后,他去了延安府,小说中再也没提到他了,也不知道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同样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同样被高俅穿小鞋和挤兑,林冲上了梁山,但王进却没有,原因很简单。第一,王进只是轻慢了高俅,而林冲已经获罪,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所以没有受到多少逼迫。如果他上了梁山,不符合整个小说“逼上梁山”的主题。
既然是找个地方安身立命,不一定要上梁山,除了京城任何地方都可以活下去,其他角色上梁山也是为了活命。在帝王的封建统治下,朝廷腐败,普通老百姓被剥削和压迫,生活艰难,一不小心就可能被那些土豪乡绅给弄死了。例如武松被张都监、蒋门神迫害,没有了活路,才会落草为寇。王进的选择,也是施耐庵想表达主题。安身立命,不仅是梁山众多好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不一定非得上梁山才能活下去。再说上梁山后与朝廷作对,风险更大,还不如随便找个地方安家。
第二,王进受到挤兑后,回家对母亲说了此事。母子二人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压根斗不过豪强,俩人抱头痛哭了一场。母亲劝说道:“儿子啊,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母亲的劝说,让他坚定了要离开的想法。相反林冲因为妻子而得罪了高俅,选择忍气吞声,没有直接走。这是两人性格上的差异,所以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第三,王进没有结婚,和母亲相依为命,想要离开也比较方便和简单。但林冲是拖家带口,还住在岳父家,即使想离开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说,他的家庭拖累了他。
《水浒传》中每个角色的经历、结局都是有深意的,不然它也不会成为经典小说,更不会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该书包含了很多道理,需要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