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读过水浒传,但里面的水浒

在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里面的英雄好汉,如仗义憨厚的花和尚鲁智深,英俊潇洒的浪子燕青,景阳冈几拳打死猛虎的行者武松,一个个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小编记得上高中的时候,班里面的一位同学,竟然可以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名字以及星座都可以背诵起来,这让小编羡慕了好多年,不过也由此说明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在艺术构造和故事情节上的成功,具有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令人百读不厌。

但很多阅读过《水浒传》的朋友,虽然对里面的人物和故事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一般,然而如果问他,《水浒传》书名中的“水浒”是一个什么意思呢?相信很多人回答不上来,反而是一头雾水。仔细回想,也确实如此,读了好多遍的《水浒传》,但是还真的不知道“水浒”这两个字代表什么意思,当然肯定不是“水壶”的含义。

我们深爱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大多弄不懂“水浒”的含义,那些翻译这部文学作品的外国翻译家们,也更是不知所云。所以当这部小说被翻译成他们本国文字的时候,书名就成了大问题,究竟该如何翻译才最为恰当呢?

比如几十年前,西方第一个翻译《水浒传》的翻译家赛珍珠先生,他在翻译的时候,无奈之下,只好将书名翻译成《四海之内皆兄弟--猎豹的血》,要说这个书名听起来也有那么一点意思,梁山好汉不都是结义兄弟吗?他们的江湖恩仇,自然就是所谓“猎豹的血”了。不过细细品味,总觉得还差了那么一点什么,太过于直白话化,反而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应有的文雅和韵味,读来如鲠在喉。

赛珍珠先生的翻译还是很认真的,有一些水平不够的外国翻译家们,干脆望文生义,任意翻译,只求有亮眼的买点。比如有一些翻译家就是如此,他们中有的人将书名翻译成《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还有的则翻译成了《水泊中的不法之徒》等书名。尤其是第一个书名,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简直要笑掉大牙,这不就成为了爱情伦理小说了吗?如果这样,《白雪公主》是不是也可以翻译成《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呢?

显然这些人是因为不了解“水浒”的真正意思,所以才洋相百出。其实说到“水浒”二字,还要从《诗经》里面找答案。在《诗经·大雅·緜》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这里面其实是有故事的,说是在我国的商朝时期,在西北黄土高原这里,形成了一个“周”的部落,但由于这里临近边境,所以他们饱受邻近戎狄部落的入侵,日子过得很不安宁。

后来周部落出现了一位杰出的部落首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周太王古公亶父,周文王、周武王的祖先。古公亶父为了躲避戎狄的入侵,干脆带领部落民众迁徙到了今天的陕西宝鸡一带居住,由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最终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大周朝。

所以《诗经》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语,其实就是歌颂古公亶父伟大功绩的。而里面的“水浒”,指的是出路和安身立命的意思。

由此我们再回头观看施耐庵取名《水浒传》的寓意了。梁山好汉聚义在一起,为了能够生存下去,他们无论是和朝廷斗争到底,还是选择招安的路径,其实最终都会以悲剧收场,他们不会找到自我安身立命的地方,哪一条路径,下场都是以失败告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8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