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水浒传》作者,原名彦瑞,字子安。
生于元末,曾在元朝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不愿逢迎权贵,便弃官回乡
这一点,与《水浒》里的鲁智深有点相似。
因体察民间疾苦,很早便开始起草小说原名为《江湖豪客传》,后修改成《水浒传》。从创作小说《水浒传》的角度来看的话,感觉施耐庵是个类似宋江一样的人物。
然而现实中的施耐庵,却是个行侠仗义的壮汉。
一天,施耐庵上街闲逛。看见一个恶棍在街头欺负一名妇女。
他怒火中烧,用一只手将那家伙提起,像扳兔子一样,将他重重地摔在地上。恶棍吓得连连磕头求饶,施耐庵才放他一马。
谁知第二天,那家伙纠集了七八个无赖前来报复。
施耐庵不慌不忙地找来一根粗绳,让无赖们用绳子拴住他的双腿,然后叫他们用力拉。
但是,无赖们使出浑身力气,一个个累得脸红脖子粗。
而施耐庵呢?像没事人似的,扎在那里,双脚却像生了根一样,一动不动!
接着,他取出铁砂铲,一记“神龙摆尾”,便将身旁的一棵大杨树“咔嚓”一声打断。
无赖们见他如此厉害,才知道是遇上了高手,一个个跪地磕头认输!
后来,施耐庵写《水浒传》,就将这段亲身经历,写进鲁智深在大相国寺,降伏众泼皮的情节中去了!
张士诚起义抗元时,曾邀请施耐庵在他帐下幕僚。后因张士诚贪享逸乐,不纳忠言,施耐庵愤然离去。
这点与宋江的从官经历类似,宋江是大宋朝廷的刀笔吏,刀笔吏不是朝廷命官,而是官员私下聘请的助手。
而施耐庵被张士诚邀请去当谋士,也是如此,张士诚只是个起义军,并不是朝廷任命的,所以,施耐庵跟着他,也是没名没分的。
离开张士诚后,施耐庵去当了个老师。
关于梁山将的由来,就是在施耐庵当老师的时候创立的。
一日,他命学生们画出个不同造型、不同武器、不同姿势的人物
这就是后来的将的邹形。
相传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也曾下诏,邀请施耐庵做其幕僚。
但施耐庵碍于,曾在张士诚手下任过职,外加厌恶官场风气,而谢绝朱元璋的邀请。
关于武松打虎的情节灵感,来自于一只大黄狗。
某日,施耐庵来到,下阳岗村口的树下乘凉,却见一只大黄狗,趴在那里。
而旁边一个叫武阿二的壮汉见状,上前驱赶,费了好半天,才把大黄狗赶走。
回到家的施耐庵以此为剧本,把大黄狗改成一只大虫,把武阿二改名武松,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武松打虎”片段。
据了解,任何一个好的作家,他写出来的东西,多半都与他身边的事或人有关,因为凭空想象、捏造出来的东西,不符合实际的,虚拟太多,感觉太假,看着没劲!
更何况,名著的出品,经过多少文人的承认,得到多少平头百姓的认可,最后得到官方的认可,最后才能成为名著!
四大名著的作者有三位出自明朝,分别是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据说罗贯中是施耐庵晚年收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