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最大谜案宋公明计杀晁天王,史文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997150.html

晁盖之死是《水浒传》中的最大谜案。我们现在看的影视剧中都明确晁盖为史文恭用毒箭所射杀,为这一谜团盖棺定论。实则不然,如果反复阅读原著就会发现此事大有蹊跷。作者善于曲笔,种种迹象表明杀害晁盖的正是继任梁山首领之位的宋江。

宋江

史文恭杀晁盖不足信

原著中相关情节:

金毛犬段景住为了投奔梁山,盗得金国王子的宝马照夜玉狮子,欲献给宋江以表进身之意。这个段景住也有点挑事的意思,当时晁盖是梁山大当家,他投奔梁山却把见面礼献给二当家宋江,这不明摆着挑拨首领间的矛盾吗?晁盖之死这匹马就成了导火索,段景住在梁山也不受人待见,排名倒数第一。最后不识水性的他在梁山军攻打方腊的时候,被安排在晁盖系阮氏三雄的手下,结果掉进水里稀里糊涂的丢了性命,这是后话。

当时的情况是马被曾头市的曾家兄弟夺去了。曾家五虎不仅夺了马,而且还非常叫嚣,扬言要“扫荡梁山清水泊”。这样晁盖的面子上非常挂不住,第一段景住不给他送礼;第二,曾头市不给梁山泊面子,就是不给他晁盖面子;第三,宋江上山之后几次征战有功,山上头领人心多有归附,几乎将他这个真正的首领给架空了。第四,连他的发小军师吴用都投向了宋江。所以他不顾劝阻执意要亲自率部前去攻打曾头市。晁盖求胜心切半夜三更去劫寨,不幸被一枝毒箭射中了面颊,回到梁山后不久就死了。而这支毒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

表面上看晁盖之死的情节并不复杂,也没有什么悬念,正因为如此,主流的观点一直认为晁盖是死于史文恭之手。原文如下: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咐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史文恭

然而只根据这段文字就认定杀害晁盖的凶手就是史文恭,我觉得略有不妥:

第一,逻辑上不具备说服力。

虽然晁盖在袭击曾头市时被刻有“史文恭”三个字的毒箭射中,但是在作者没有盖棺定论的时候,还是能推演出很多的可能性。箭有可能不是史文恭的。谁也没规定只有史文恭的箭能刻自己的名字,他是曾头市的枪棒教师,他的学生里兴许就有他的崇拜者,把老师的名字刻在自己的箭上,以求得有跟老师同样的箭术也可以理解吧。即使是史文恭箭也不一定是他射出来的。曾头市其他人拿了史文恭的箭射了一箭,也非常有可能。

第二,如果射箭的人是史文恭那么有点不符合常理。

晁盖带着梁山军之前与曾头市的对阵中都曾见过史文恭,“四下里……一望都是火把”时,如果真是骑着照夜玉狮子、手拿方天画戟的史文恭,用箭射了晁盖,那么当场就会被人发现,还用回去看箭上的刻字?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梁山一方等到回营后拔了晁盖面门上的箭,才发现箭上刻着史文恭三个字。

第三,曾头市根本就没有杀死晁盖之意。

《水浒传》第六十回原文:

戴宗前去曾头市探听,去了三五日之间,回来对众头领说道:“……那曾头市上,聚集着五七千人马,扎下寨栅,造了五十余辆陷车,发愿说他与我们势不两立,定要捉尽俺山寨中头领,做个对头。……更有一般堪恨那厮之处,杜撰几句言语,教市上小儿们都唱,道:‘摇动铁鐶铃,神鬼尽皆惊。铁车并铁锁,上下有尖钉。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曾家生五虎,天下尽闻名。’”

戴宗先前到曾头市收集的汇报中可以看出:虽然曾家五虎执意与梁山为敌,但他们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要在战场上杀死梁山好汉;相反,他们只想“生擒”、“活捉”住梁山上的全部头领,然后用陷车解送到东京去请赏。

《水浒传》第六十回中还有一段文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曾头市上砲声响处,大队人马出来……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里推出数辆陷车,放在阵前。曾涂指着对阵骂道:“反国草寇,见俺陷车么?我曾家府里杀死你的不算好汉。我一个个直要捉你活的,装在陷车里,解上东京,碎尸万段?”

既然曾头市一心只想“生擒”、“活捉”梁山好汉,那么史文恭对晁盖暗下杀手,就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第四,从史文恭的人设特点来说,不可能发暗箭。

史文恭作为对方的主将,以书中的描述来看他在曾头市的战略地位比曾家五虎都高。他本应坐阵中军指挥,怎能成了一个弓弩手出来射流箭。而且书中也没说他射术有多么高明,怎么就能在黑夜中一箭中的射中对方主将。再有史文恭为人武功甚高,为人也十分高傲,战场真刀真枪的较量梁山军尚没有几人是他的对手,他又岂会暗箭伤人。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杀害晁盖者另有其人。

宋江杀晁盖证据充分

金圣叹在《贯华堂刻〈第五才子书水浒〉七十回总评》中说道:

“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

下面分析一下宋江是怎么将晁盖一步一步送入自己精心策划的死亡陷阱里的。

第一,出征之前,折毁旗杆制造凶兆。

晁盖要出征了,宋江等在金沙滩为他饯行。众目睽睽之下,晁盖新制的军旗突然被风半腰吹断。这件事确实很蹊跷。从常理来说,晁盖是山寨之主,底下人给他做的军旗不可能无故出现质量问题。那就是一定有人给旗杆作手脚。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故意制造一种凶兆,为晁盖之死提前进行舆论准备。就是出了事就归结为天意,跟任何个人组织没有关系,完全就是你得罪了老天爷。就像最后排座次的时候,需要事先在地底下挖出来个石碣一样的道理,假借天意把责任都推给老天爷,这是宋江惯用的伎俩。这一招作用极大,为晁盖之死提前找了个很好的托词,同时也瞒过了梁山的众多好汉。大家都会在晁盖遇到不幸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联想到,出征之前旗杆折了的凶兆。

花荣

第二,事先埋伏

《水浒传》原文:

晁盖带同诸将上马,领兵离了法华寺,跟着和尚。行不到五里多路,黑影处不见了两个僧人。前军不敢行动。看四边路杂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却慌起来,报与晁盖知道。呼延灼便叫急回旧路。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振地,一望都是火把。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下马来。

这段描述有一处比较蹊跷:当头乱箭射来之时,梁山一方被射中的人肯定不少,但为何只有晁盖中的是毒箭,这有点匪夷所思了吧,难道毒箭自带导航系统,能精确制导打击对方主将?

咱们先看宋江在晁盖出征后的表现:

宋江悒怏不乐,回到山寨,再叫戴宗下山去探听消息。

晁盖出兵以后,宋江叫戴宗下山去探听什么消息?为什么不等晁盖等人在前线回报消息?之后作者并没有交代戴宗去探听什么消息,探听的结果又如何。这句话看似有头无尾,其实大有深意。

联系上下文不难揣测宋江的计划:

晁盖出征之后,宋江派戴宗下山去打探,当得知曾头市准备伏击晁盖的时候,他觉得这是一个铲除晁盖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时机转瞬即逝,必须做到一击致命,以免夜长梦多。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他必须派出他最信任,能力最强的得力干将。这个人就是小李广花荣。花荣跟宋江非常铁,最后当花荣得知宋江被高俅害死的时候,抛家舍业的也得陪他去死,绝对的死党。于是花荣就拿着毒箭预先在曾头市设伏的地方等候。晁盖被呼延灼引进曾头市的伏击圈后,花荣便趁乱把毒箭射向了晁盖。为了嫁祸于人,宋江还特意在毒箭上刻下了史文恭的名字。

第三,拖延时间

晁盖中箭之后,并没有立即死去,林冲准备马上派人把他送回山寨,这时颇富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呼延灼道:“须等宋公明哥哥将令来,方可回军”。

这就有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晁盖是梁山的大当家的,他受伤之后想回山寨进行治疗为啥还得二当家的同意?呼延灼这样做的目的非常明显就是想尽量拖延时间,耽误对晁盖的救治。呼延灼这一招是非常露骨的,林冲不可能领会不到,但是林冲为何没有反驳他,而是默默的等待宋江的命令呢?按说林冲应该算是晁盖的亲信,晁盖等人七星聚义上梁山的时候,林冲火并王伦献出山寨对晁盖有恩情。晁盖也对林冲也非常信任,第一次御驾亲征就带着林冲当先锋。林冲这个人的性格大家都了解,就是凡事思前想后,特别算计利益得失犹豫不决。这时他算计的应该就是晁盖如果真的挂了,他还得跟着宋江混,不能把未来的领导人得罪了,一切得把眼光放长远。果然后来宋江也没有亏待林冲,在梁山排座次的时候排在第六位。

在应该争分夺秒对抗病毒的时候,宝贵的时间都被浪费了。几个时辰之后,戴宗才传宋江的军令,说可以收队了。宋江自己准备的毒箭自己清楚,这几个时辰之后,晁盖是神仙也难救了。

这样宋江整个暗杀的脉络就很清晰了:先是戴宗打探到曾头市设伏的信息,让花荣提前带着毒箭进入对方的伏击圈,让呼延灼把晁盖引入伏击圈,由花荣给出致命一击。然后又由呼延灼来拖延时间,并且算准了林冲为人软弱必不敢违抗宋江的命令。

晁盖和林冲

第四,“守定啼哭,不商疗治”

晁盖回山寨后,病情已变得相当严重,“水米不能入口,饮食不进,浑身虚肿”,其实这时候还是有一线生机,可以救他一下,就是把神医安道请来,。然而守在晁盖床前的宋江除了啼哭、亲手给晁盖“敷贴药饵,灌下汤散”外,并没有星夜派人带上一百两蒜条金和三二十两碎银去建康府请安道全来梁山救晁盖一命。这跟《水浒传》第六十五回宋江背上疮毒发作,性命危在旦夕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宋江这次就是请来了安道全救了他的性命。

“守定啼哭,不商疗治”这是金圣叹对宋江一针见血的评价。正因如此晁盖才会含恨而终。

第五,杀人动机

按照小叶多年看《名侦探柯南》的套路,写到这里要分析一下宋江杀人事件的动机了。曾经他二人不也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吗?宋江曾经为晁盖等人通风报信,也因此事败露杀了阎婆惜吃了人命官司。晁盖也曾为救宋江率全伙好汉下山到江州劫法场,才救了宋江性命。二人如此生死之交,宋江又为何要对晁盖痛下杀手呢?其实这也好分析,主要是因为晁盖成了他带领梁山一伙接受招安的巨大阻碍。有晁盖在宋江的政治理想不容易实现,所以在兄弟情谊和政治前途两相抉择下,宋江还是选择了后者。

综上所论:晁盖并不是死于史文恭的毒箭之下,而是死于梁山的权力斗争。宋江为了入主梁山并最终顺利实现招安的目的,精心设计了一个死亡陷阱,最终害死了实现他政治理想路上的绊脚石晁盖,并成功的嫁祸给了倒霉的史文恭,让史文恭背上了千古奇冤!

(图源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