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在鹰愁涧收了白龙马,与孙悟空继续前行,这一天,来到了观音禅院。这座寺院的住持是金池长老,听说唐僧是从东土大唐来的“老爷”,便出来相见。唐三藏说了一路行程,金池长老赞叹不已:“也有万里之遥了。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
见金池长老如此自谦,唐僧便问:“老院主高寿几何?”金池答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从故事中看,金池长老乃肉身凡胎,非妖非仙,活到这把年纪已经是奇迹了。但孙悟空却不屑一顾,说:“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
这段情节,吴承恩以金池长老的年龄,隐伏了一个惊天预言,而且,暗藏了《西游记》的成书时间。那么,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西游记》成书于何时,究竟写的哪朝哪代?
以目前所知的版本而言,《西游记》最早刊刻于万历二十年(年),书名是《新刻官版出像大字西游记》。这个本子,就是“世德堂本”。以“新刻”、“官版”字样理解,世德堂本恐怕还不是最早的本子,此前一定有手抄本、民间刻本,甚至是官方刻本。万历二十年应当是重新刻板,版本为大字本。
世德堂本之前的本子是什么样的,现在已很难看到,或者根本就看不到了。所以,论《西游记》的最佳参照本,就是世德堂本。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世德堂本的刊印时间肯定不是成书时间。《西游记》的成书时间,其实就隐藏在金池长老所住持的观音禅院之中。
世德堂本《西游记》与现在的通行本大致相同,但在版本结构上却又大有区别。这个本子是一百回本,每五回为一卷,总共二十卷,每卷以北宋邵雍《清夜吟》诗的一个字为总括。这首《清夜吟》,其实是作者交代的《西游记》真实的历史背景——明写大唐西游记,实写明朝历史。
《清夜吟》是一首五言绝句,其诗云:“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所以,《西游记》第一卷是“月字卷”,第二卷是“到字卷”,第三卷是“天字卷”。观音禅院金池长老的故事是第十六回,那就属于“心字卷”了。
无论是“心字卷”还是“月字卷”,其实并不是高度概括这一卷的主题,吴承恩以这首诗分卷,主要目的是统括全书,交代《西游记》的历史背景写的是明朝。也就是说,《西游记》以大唐玄奘西天拜佛求经历史为线索,文本故事背后隐藏的是明朝历史。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都有相互传承的关系,尤其是《西游记》、《红楼梦》都是高度仿写了《水浒传》。无论从写作技巧,还是主题思想,这三大名著是实实在在的师承关系。《水浒传》首先采用了谶纬、灯谜、诗词意象等手法,在文本故事背后暗藏了历史真实,明写北宋兴亡,实写靖难之役,预言了明朝二三百年国祚,最终如北宋那样,亡于金。
《西游记》以邵雍五言绝句统领全书,也有致敬施耐庵之意,《水浒传》开篇是一首五绝,又改写邵雍的《观盛花吟》入题,整部书中隐含着邵雍所著之《皇极经世书》的哲学思想。吴承恩则以《皇极经世书》为蓝本,开篇讲了一大段道家开辟混沌,孙悟空诞生于花果山石卵的故事,以“日精月华”四字,暗伏了一个“明”字,《西游记》隐写的就是明朝的历史。
因此,解读金池长老为何能活二百七十岁,就得从《西游记》所隐藏的故事入手。二百七十岁,其实与《水浒传》一样,预言的是明朝国祚。
孙悟空为何姓孙,他的原型真的是曼哈努吗?
金池长老说他“虚度”二百七十岁,显然有自鸣得意之嫌,潜台词就是你是大唐来的老爷,我虽然没出过山门,却也活到这般年纪。金池长老是爱与人比试的,炫耀袈裟就是其个性的展示。孙悟空多聪明,听出了金池长老的弦外之音,回了一句“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
孙悟空诞生于何时,书中没有明确交代,但无论如何都做不了金池长老万代祖爷爷。孙猴子的这句话寓意实在太深刻,解读出来,才能勘破金池长老年龄之谜,也才能推断出《西游记》的成书时间。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问题,有很多奇葩的观点,有人说花果山就是泰山,孙悟空是山东人。又有人说,孙悟空的原型是战国时期著名道家人物詹何。最离谱的说法,是孙悟空的原型是一只印度神猴,名叫曼哈努。
猴王出世这些说法不是臆想推测,找不出多大的依据来。孙悟空的原型,最可靠,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之一的来历,是朱元璋的幺叔朱五六。朱五六早年出家,法号法仁。法仁大师曾经云游西藏、印度等地,取回了货真价实的真经贝叶经。其后,法仁来到四川崇州街子古寺,做了这所寺院的住持。法仁取贝叶经,岂不也是“西天取经”?
朱五六出家、取经、住持街子古寺这些事,朱元璋一点都不知道。洪武十一年(年),朱元璋再封藩王,第十一子朱椿被封为蜀王(谥号蜀献王),洪武二十三年(年),朱椿就藩成都。期间,朱椿访到了他的叔祖在自己的藩地出家,便上奏洪武帝。朱元璋得知此事,便题写“纯正不曲”,钤“洪武御书”印章以敬之,更令人惊奇的是,朱洪武敕赐叔父徽号——悟空。
假如按照《西游记》的写法,孙悟空亦佛亦道以俗家姓氏姓“孙”,那么,朱五六就应当叫做“朱悟空”。但是,吴承恩分明写的是“孙悟空”,是不是综合了上面所讲的其他历史人物原型呢?肯定不是,恰恰就是这个“孙”字,把孙悟空的原型锁定在了明朝“悟空”的身上。
第一回书中,写到了菩提师祖给美猴王取名字的故事,师祖说:
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孙悟空是诞生于花果山顶上一块巨石中的猴子,当然是“猢狲”。明朝建立于年,这一年是农历戊申年,也就是猴年。“猢狲”,在《水浒传》、《红楼梦》中都是明朝的隐喻寓意,比如,秦可卿所说的“树倒猢狲散”,指的就是甲申年(猴年)崇祯自缢后,朱家藩王纷纷自立为帝,各自为政的南明纷争历史。
戊申,天干为土,地支属金,孙悟空就是一只诞生于石头的土猴。金池长老的“金”,就是猴的意思。
《水浒传》说大明王朝是“新月”,“霎时新月下长川”,也是一句明朝国祚的大预言,是“水浒”之真义。到了《西游记》的背景时代,这轮“新月”,就是到了“天心”之时的“古月”了。菩提祖师以古、老、子这三个字,隐藏了“阴阳”变化的寓意,阴阳即日月,变化就是“易”,日月为“明”,易也是“明”。
无论怎么讲,《西游记》隐藏着明朝的历史,是在明朝思想启蒙大背景下写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大主题。所以,“孙悟空”就是明朝的孙悟空,没有之一。
讲清楚了“孙悟空”的原型,道明了《西游记》的时代背景,那么,金池长老为何能活到二百七十岁,这个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菩提祖师名叫孙悟空观音禅院藏深意,祖师为何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
金池长老出场时,书中赞道:“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唐僧从远处看观音禅院,好似一座宫殿,而金池长老的这句赞诗,就暗示了观音禅院的院主有朱洪武的隐喻。
说金池长老是“一双昏眼”,当然是与其二百七十岁年龄相关。但其中另外的深意,还隐藏着明朝的靖难之役,因为这场战役,大明皇统就被篡夺了,万历皇帝不是太子朱标世系,而是燕王朱棣世系。金池长老的这对昏眼,却是东海龙君之眼,朱元璋属龙。
这样理解,似乎十分牵强,但若以“观音禅院”来解读,那就是丝毫不爽了。观音,民间也叫他“泗州大圣”。“泗州大圣”出自大圣菩萨。唐朝有一位西域高僧名叫僧伽,是狼山广教寺开山祖师(广教寺在通州,今江苏南通)。后来,僧伽定居泗州。因北宋雍熙元年()时,宋太宗加谥其"大圣"谥号,所以是“泗州大圣”。
朱洪武在《朱氏世德碑》中说,他们家原是金陵句容朱家巷人,元籍是淘金户,“先祖考初一公困于役,遂弃田庐,携二子,迁泗州盱眙县”。朱家泗州的开山祖师是朱初一,是朱元璋的爷爷。朱元璋的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其中就有“大圣”,他就是“泗州大圣”。
民间认为,泗州大圣是观音化身,便把他当做观音来祭拜。因此,《西游记》中的观音禅院,指的就是朱元璋以及大明王朝。
金池长老款待了唐僧,拿出了上好的茶具,唐僧连连夸赞。金池长老颇为得意,说:“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似这般器具,何足过奖?老爷自上邦来,可有什么宝贝,借与弟子一观?”金池长老这就要显摆斗富了。唐僧不理睬这句话,孙悟空从旁说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曾见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拿与他看看如何?”
听说孙悟空要都禅杖,观音院的和尚一齐笑了起来。孙猴子问,你们笑什么?金池长老说:“老爷才说袈裟是件宝贝,言实可笑。若说袈裟,似我等辈者,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处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说着,就让僧人抬出了十二柜袈裟,展示在唐僧师徒面前。
金池长老这番话,隐藏着深刻的寓意。“七八百”,是以谶纬手法写的数字,实为十五。十五月圆月明,这一笔仿写的就是《水浒传》,讲的就是“月到天心处”。百,本义为日出之始,一天的开端。《水浒传》中,以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暗示了太阳升起,明月落下,大明王朝亡于金的明朝国祚。
《说文解字》解读“百”是十十,是叠声字,与“七八”组合,其中就隐藏了“重八”。十二柜袈裟,意味着从朱元璋(曾经出过家)开国,到此时已经经历了十二代君王。这其中,不算“孝康皇帝”朱标,吴承恩以观音禅院小幸童端出的“羊脂玉的盘儿”,暗示朱标被逐出了太庙。朱标生于龙凤元年(年,元至正十五年),属羊。观音禅院的故事背景,就是在万历时代。
明朝总共年,《西游记》也是“十年辛苦不寻常”
金池长老说,其祖师在观音禅院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朱元璋出生于年,加上二百五六十年,就是万历六年至万历十六年之间(年—年)。以世德堂本《西游记》“新刊”于万历二十年算账,恐怕金池长老所说的祖师做和尚的时间,就是《西游记》的成书时间。《西游记》与《红楼梦》一样,大家都是“十年辛苦不寻常”。著书艰苦,脂砚斋其实没什么理由自吹自擂,前辈祖师就是这样做的。
朱重八小时因为多病,其父仁祖就有意让他“俾从释氏”,后来,确实也出家于皇觉寺。金池长老所说的“祖师”,大概指此。
金池长老说他“痴长二百七十岁了”,孙悟空从旁蔑视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哩”。万代子孙,说的就是万历,并不是说这期间经历了一万代,《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没有那么“老”。
上文讲到,朱家出自金陵句容,又是元籍淘金户,金池长老的“金”便出自这里。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金公”,说的也是这层寓意。《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的“金公”,指的就是明朝,以及明朝的开山之祖。
“金”,还是朱元璋为皇家确立五行字辈中的“金字辈”。万历皇帝名叫朱翊钧,就是“金字辈”。金字辈以下,是“水字辈”。历史真实中,万历的儿子朱常洛,因而,“金池”隐含了两代金、水皇帝。皇家的字辈,吴承恩是十分清楚的,但他写《西游记》最多只写到万历十六年,并不知道“水字辈”的皇帝何时继位登基。
因此,金池长老二百七十岁,就是吴承恩预言的大明国祚,这个王朝只有二百七十岁“寿命”。历史证实了《西游记》中所隐藏的“惊天”大预言,总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以万历十六年(年)计,吴承恩写完《西游记》五十六年之后,大明以崇祯自缢为标志,宣告灭亡(或说亡于南明)。
金池长老因贪得唐僧袈裟,纵火焚烧观音禅院禅堂,没想到孙悟空借来辟火罩,把大火引向了整个观音禅院。这座“泗州大圣祠”就此化为灰烬,这就意味着大明王朝亡于“火”。金池长老没有被烧死,但因为唐僧、孙悟空没有被烧死,又来索要袈裟,一时烦恼焦躁,寻思无计,进退无方,“拽开步,躬着腰,往那墙上着实撞了一头,可怜只撞得脑破血流魂魄散,咽喉气断染红沙!”
金池长老的形态,与美猴王刚出世的时候毫无二致,因而,金池长老之死,就意味着大明亡于猴年。
《水浒传》预言大明二三百年国祚,误差比吴承恩大,但却比《西游记》神准得多。吴承恩预言万历之后的皇帝将亡,施耐庵则预言大明亡于“木字辈”的皇帝之手,而且,“木字辈”皇帝是在景山自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