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里面,最终挖掘出了一条古碑,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宋江和吴用的鬼把戏。但是正是这种鬼把戏,让他“替天行道”的口碑坐实了。石碑上写的什么呢?
原著道:“那地下掘不到三尺深浅,只见一个石碣,正面两侧,各有天书文字。有诗为证:忠义英雄迥结台,感通上帝亦奇哉!人间善恶皆招报,天眼何时不大开!当下宋江且教化纸满散。平明,斋众道士,各赠与金帛之物,以充衬资。方才取过石碣看时,上面乃是龙章凤篆蝌蚪
(宋江、晁盖剧照)
这块石碑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很多问题,最明显的便是聚义起兵的合法性,还有就是将一众好汉进行了排名,使宋江吴用的地位更加牢靠。这样下来,一百单八将里面,谁是老大基本确定了。
当然,很多人都心里清楚宋江的鬼把戏,包括那些好汉们。在石碑上的排名,完全符合宋江的利益以及口吻。例如,作为特殊人才的戴宗,那可是宋老三的铁杆小弟,但是却进了排名前二十。作为后期加入的凌振、安道全显得就有点悲催了,这么重要的人才竟然进了地煞排名,有点意味深长。
这几位还是比较不显眼的,剩下的几位就显得有点过分了,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在《水浒传》里面,最开始的排名并非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在此之前,梁山最少进行了六次排名,当家的也换了三次。
最开始是王伦那个倒霉孩子,不过当时的梁山还比较弱小,数来数去也无非是四位头领而已。什么王伦、杜迁、宋万、朱贵几位不入流的小角色。后来,晁盖带着生辰纲进了梁上,也开始喧宾夺主,这时候就增加了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
(黄信剧照)
再后来,花荣秦明上山,座次没有明确排名。直到江州劫法场之后,宋江直接做了第二把交椅,所以一众好汉的位次都开始向后移了。晁盖被莫名其妙射死之后,虽然没有及时重新排座次,但是第一把手没确定,所以座次基本上是不动的。
最后一次就不用说了,自然是宋江装神弄鬼这一出,直接完成了阮氏三兄弟的逆袭,都知道这三兄弟实力不如地煞,但是却进了天罡。我估计这也算一种势力的平衡。
(阮小二剧照)
秦明黄信上山之后,当时三兄弟的排名,很明显是在黄信后边的。
原著道:“众头领再回厅上筵会,到晚各自歇息。次日,山寨中再备筵席,议定座次。本是秦明才及花荣,因为花荣是秦明大舅,众人推让花荣在林冲肩下,坐了第五位,秦明坐第六位,刘唐坐第七位,黄信坐第八位,三阮之下,便是燕顺、王矮虎、吕方、郭盛、郑天寿、石勇、杜迁、宋万、朱贵、白胜,一行共是二十一个头领。”
黄信的功夫在梁山一众好汉里面是排得上号的,所以给他第八个座次也算是合理,但是三兄弟和他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却是紧跟其后。
(阮小五剧照)
而后来到了大聚义的时候,阮氏三雄分别位列第二十七、二十九以及三十一位,而当年排在第八位的“镇三山”黄信却是被列入了地煞之中,排名三十八。
后来再次大聚义,三兄弟的座次成了27、29、31,而黄信直线降级,从第八座次,直接滑到了38座次,彻底沦为七十二地煞。即使在地煞里面,黄信甚至排在了神机军师朱武之后。
其实从阮氏三兄弟跟随晁盖造反的出身角度来说,很多读者是相信论资排辈的说法的。但当时的晁盖已经死了,按照常理宋江应该对晁盖一众兄弟进行打压才对,却为何要提拔三兄弟呢?根本原因是因为脸上越来越强大了。
(阮小七剧照)
随着关胜、呼延灼等朝廷将领的增加,作为秦明弟子的黄信,在领兵打仗上逐渐没有了优势可言。要知道除了五虎将,还有八彪骑,这些人的实力都是吊打黄信的。
在一个说法就是梁山地理位置的原因,梁山有八百里水泊,所以守卫根据地这项重大任务上,水军必不可少。而三兄弟作为土生土长的渔民,其在水中的优势也得到了充分发挥。随着朝廷的围剿,三兄弟的重要性自然凸显出来。
所以三兄弟三阮摇身一变成了天罡好汉,也就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