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及时雨宋江,有人说他忠义,说到晁盖,有人夸他豪爽。可是“忠义”的宋江为啥造了宋朝反?豪爽的晁盖为啥当了劫匪?这一点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这倒不能怪读者读书不精,因为不同朝代都根据自己的统治需要,对水浒传进行了改编和增删,所以整部书前后矛盾的地方很多。
今天咱们不谈水浒传前后矛盾之处,单单来琢磨一下某一版本中对宋江和晁盖的一首“赞诗”。施耐庵用这首诗揭开了宋江晁盖的真面目,通过这首诗,我们更能了解宋江和晁盖究竟是什么人,以及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只可惜我们也不知道这首诗为什么会被很多版本的水浒传删掉了。
东溪村保正托塔天王晁盖,勾结乡村学究智多星吴用,收留了主动上门的流窜者赤发鬼刘唐、入云龙公孙胜,忽悠了穷苦渔民阮氏三雄,搞了个“七星聚义”,打劫了青面兽杨志押运的十万贯金珠宝贝生辰纲。这里面刘唐公孙胜各有目的,且不去说他们,阮氏三雄受官府和梁山贼寇(王伦林冲)的双重欺压,也可以不提,晁盖和吴用的身份就很值得玩味了:一个是不是正式朝廷命官但却执掌一村事务的保正,一个是十里八村唯一的文化人,都有地位,都不差钱,但却是生辰纲迷盗团的文武两大主心骨。阮氏三雄成了被一两银子收买的马仔——吴用请他们吃了一天酒肉,只花了一两银子。
保正是干什么的,这个不用解释,读者诸君都知道,笔者也不用给自己找麻烦了。说白了,就是东溪村土皇帝,也是东溪村首富,还是……
不管怎么说,晁盖就是东溪村里的大猫小老虎,村民庄客就是老鼠和羔羊。之所以说晁盖是中猫小老虎,是因为他上面还有一个大猫中老虎——宋江。要是没有宋江罩着,晁盖能不能坐上东溪村保正的位置咱们不知道,但要是没有宋江给他通风报信,晁盖一伙绝对难以逃脱观察何涛的围捕。
咱们且看郓城县押司如何在上级派来的捕盗观察面前如何表演。这位宋押司先是义愤填膺的谴责晁盖是个刁民:“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然后拍着胸脯打包票:“擒晁盖就是瓮中捉鳖手到擒来。”但是何观察没有想到的是“瓮中捉鳖”是要有个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别让宋江来个“司马光砸缸”。
拍着胸脯表完决心,宋押司快马加鞭跑去给晁盖送信去了——那时候可能还没有比飞鸽传书更快捷的报信方式。晁盖本来不知道黄泥岗那话已经东窗事发,还美滋滋地在“葡萄树下吃酒”呢,阮氏三雄分得了自己那一份,也回石碣村快活去了,如果这时候官兵出其不意地杀来,晁盖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了。
于是晁盖感恩戴德:“亏杀这个兄弟,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吴用也抹着冷汗后怕:“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
在围捕晁盖团伙的过程中,先有郓城县押司宋江通风报信,后有都头雷横打草惊蛇(雷横亦有心要救晁盖……故意这等大惊小怪,声东击西,要催逼晁盖走了),都头朱仝做得更彻底:不但演了一出华容道,还给晁盖指明了逃跑路线(你见我闪开条路,让你过去。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以安身)。
郓城县衙三大骨干跟晁盖如此关系深厚,连施耐庵先生都看不下去了,就在书中讽刺道:“捕盗如何与盗通,官赃应与盗赃同。莫疑官府能为盗,自有皇天不肯容。”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朱仝假装崴了脚,再也不肯出勤,而何涛带着五百士兵和衙役,被晁盖等人杀得干干净净,只有上面派来的何涛,被割了耳朵保全了性命。被晁盖等人杀死的五百士兵衙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朱仝雷横等人的同行,平时应该也是有一些交往甚至交情的。他们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不会来事儿”,不知道与晁保正拉关系,所以死在了捕盗行动中。
施耐庵先生可能要失望了:人们从来就没有怀疑过“官府能为盗”,而且“皇天”似乎也从来没有惩罚过他们——美髯公朱仝一直被很多后人当作梁山仅有的几条好汉之一(跟杀小衙内的李逵握手言和了),而且先被任命为保定府都统制,后来居然“直做到太平军节度使”,成了封疆大吏。
现在该全文展示揭开晁盖宋江真面目的那首诗了:“保正缘何养贼曹,押司纵贼罪难逃。须知守法清名重,莫谓通情义气高。爵固畏(此处缺一字)能害爵,猫如伴鼠岂成猫。空持刀笔称文吏,羞说当年汉相萧。”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施耐庵先生把晁盖定位为中猫小老虎,而在宋江眼里,晁盖则是一只可以养肥的老鼠,因为他宋三郎本人就是一头大猫中老虎。而且我们这时候也不能不暗笑施耐庵先生少见多怪:猫鼠同眠合作分肥,在有皇帝的时候就是如此,连宋徽宗赵佶和蔡京童贯高俅那个级别的人,也早已惯见不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