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子道历史
“李逵是上上人物,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看他意思,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无一个入得他眼。《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是他好批语。”
这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对《水浒传》中李逵所作的评价,不难看出,金圣叹对李逵还是颇为喜爱的,称赞他“天真烂漫”,其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黑旋风”李逵也是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鲁莽好战,“傻的有些可爱”的形象。
总而言之,在“传统”观念中,李逵还算得上一条好汉!
然而,若是精读过《水浒传》的朋友想必会发现,李逵的所作所为根本担不起“好汉”之名,因而在一些也是描写宋江起义的文学作品中,作者对李逵进行了“惩罚”,《荡寇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那么李逵在《荡寇志》和《水浒传》中的下场有何不同呢?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李逵到底有多“恶”!
一、杀人如麻的“黑旋风”
《水浒传》中,李逵本是乡野莽夫,因打死人而流亡江州,做了一个小牢头,期间结识了被发配到江州的宋江,从此成为宋江的“忠实打手”,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后,李逵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步军第五位头领,上应“天杀星”。
“天杀星”主“杀”,这正是李逵的真实写照,在李逵数次出手中,几乎每一次他都是杀到兴起,不分善恶,见人就砍,比如梁山好汉大闹江州劫法场时,李逵“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很多围观的平民都被他砍杀。
再比如梁山泊攻打祝家庄时,李逵不仅杀了前来投降的扈成本,还将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更为过分的是,为了逼朱仝上山,李逵竟然能狠下心摔死年仅四岁的小衙内!
总而言之,《水浒传》中的李逵就是一个不分善恶,嗜杀成性,杀人如麻的“恶魔”,不仅算不上好汉,称其为“人渣”都是抬举他了。
然而由于“主角光环”的原因,《水浒传》最后还是给了李逵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但在《荡寇志》中,作者却狠狠“惩罚”了李逵!
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两本书中李逵的结局!
二、同样的人生,不同的结局
《水浒传》中,尽管李逵数次明确表示反对投降,但在宋江一意孤行,接受招安后,李逵也就偃旗息鼓了,跟随宋江出征辽国,讨伐田虎、王庆、方腊,这期间梁山好汉伤亡过半,李逵却是毫发无损,在剿灭方腊起义后,李逵跟随宋江班师回朝,接受封赏,成为镇江润州都统制。
后来蔡京、高俅等人以“御酒之计”毒害宋江,宋江饮下毒酒后自知时日无多,因害怕自己死后李逵起兵造反,坏其清名而诓骗李逵也喝下毒酒,李逵得知后,却说“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然后毒发身亡!
不难看出,作者还是“偏爱”李逵的,虽然李逵最终难逃一死,但他死亡的方式与临终之前所说的话,却使他的死亡显得有些悲壮,反而凸显出宋江的卑鄙无耻,很多人也是据此得出李逵忠诚的结论。总之,李逵在《水浒传》中的结局还算是“体面”!
然而这一切到了《荡寇志》中,就变的不一样了!
李逵在《荡寇志》中的结局为“于汶河渡被召圻、高梁、唐猛协擒,押赴京城凌迟处死”,召圻、高梁、唐猛三人围攻李逵,最终将其手筋脚筋全都挑断,然后掐着他的脖子,像抓野猪一样将他活捉!李逵落网后,随即被押赴京城,最后被当作宋江团伙的“二号人物”,“享受”了凌迟之刑!
不难看出,《荡寇志》的作者对李逵是极为痛恨的,不仅以一种极为屈辱的方式将其活捉,还以“凌迟之刑”这种最为残忍恐怖的刑罚结束了他的生命!那么问题来了,《荡寇志》的作者为何如此痛恨李逵呢?
三、这得从作者的自身经历说起
《荡寇志》的作者名为俞万春,严格来说,俞万春不仅仅是痛恨李逵,而是痛恨《水浒传》中的所有梁山好汉!这是因为俞万春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前夕,当时清王朝内部盗贼四起,而俞万春又很早就随父参军,平定民变,这使得他有感于当时中国受盗贼横行之苦,因而对盗贼深恶痛绝!
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俞万春对讴歌农民起义的《水浒传》也极为“痛恨”,多次表示《水浒传》是“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为此俞万春紧接金圣叹“腰斩”过的七十回本《水浒传》,从七十一回写起,杜撰出一大篇宋江等如何“被张叔夜擒拿正法”的故事,自名其书为《荡寇志》!
在《水浒传》中,宋江等“一百单八将”是绝对的主角,是“正面人物”,但在《荡寇志》中,宋江等人却成了不折不扣的反面人物,他们作恶多端,最终被张叔夜率领的“雷部三十六将”击败,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俞万春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角度,以“尊王灭寇”的思想对宋江起义大加贬斥,最后更是使得深得人们崇敬喜爱的梁山英雄一个个身死非命,无一幸免,其用心之狠毒实在令人不齿,不过在小编看来,李逵的结局实在是罪有应得,一点都不过分!
小结:
虽然我们习惯上将梁山一百零八位首领都称之为梁山好汉,但深究之下,其中很多人都担不起这个“好汉”之名,例如偷鸡摸狗的“鼓上蚤”时迁,形同“废物”的“铁扇子”宋清、好色成性的“矮脚虎”王英、本领低微的“白日鼠”白胜等人。
至于李逵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滥杀无辜,嗜杀成性的“恶魔”和“好汉”没有半点关系,其结局就应该像《荡寇志》中描写的那样,以最残酷的刑罚结束他罪恶的一生!
此外,梁山好汉在《水浒传》与《荡寇志》中结局的不同也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一切都随立场的改变而转变,在拥护朝廷的人们的眼中,梁山一干人就是强盗,十恶不赦。
而在仇视朝廷的人们的眼中,梁山众人就成了好汉,成了英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对一件事妄下定论,尤其是在不清楚双方的立场之前!
参考资料:《水浒传》《荡寇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