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从大体上来说,就是一部“光棍儿戏”。因为其中关于女性的描述并不是很多。
在本书为数不多的女性当中,潘金莲,无疑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一个人物形象。在武松看到嫂嫂时,施秀才有这样几句诗来描写潘金莲:
“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由此可见,潘金莲颜值超高,娇艳动人,风情万种。
颜值超高的潘金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完全可以靠颜值“混营生”的美丽女子,却早早地走上了不归路。她短暂的一生,走的很是曲折,结局可谓悲惨。
原因究竟何在呢?今天我们就从头说起,揭开潘金莲的身世和命运之底。
悲惨命运
1、出身贫苦,年纪轻轻,二十来岁,就到大户人家家里当侍女,就是被人呼来唤去,什么活儿都得干,任何尊严,任何地位,任何自由都没有的丫鬟一类的人。
在大宋一朝,虽然爆发过几次瘟疫,但总体上来讲,经济还是比较繁荣的。到宋徽宗时期,虽说朝政腐败加剧,贫富差距拉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倒退,但也不至于家家户户都把女儿送到地主老财家里当奴婢。这样看来,潘金莲他们家确实生活艰难。
潘金莲出生在封建社会一无所有的贫贱之家,是其悲惨命运的导火索。
出身贫苦,没有自由的潘金莲2、嫁给武大,这简直就是封建社会结出的恶果。说起来,潘金莲在没有嫁给武大郎以前,也算是刚烈女子。只因为她对东家的纠缠不肯就范,就被嫁给了身材短矮,不懂风月,且同样生活贫困的武大郎。
这就是封建社会的不公平,不人道,穷苦人成了任由为富不仁的富人们宰割的羔羊。
二十来岁,花儿一样的年龄,青葱一样的岁月,尚未来得及绽放,尚未来得及张狂,就这样被无情地从“虎穴”送入了“泥潭”。
潘金莲心中的这份忧愤,又有谁人能懂呢?
嫁给武大,心有不甘她嫁给武大郎以后的种种行径,以及最后的可悲下场,都和以上两点有密切的,深层次的联系。
归咎于谁
凡事有因,才能有果。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后,开始招蜂引蝶,后于西门庆苟合,最终因毒杀亲夫,被武松愤而杀之,身首异处。这是武松之错吗?这究竟应该归咎与谁呢?
武松愤杀潘金莲我认为,原罪在社会,根本在自身。
1、社会
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封建社会的地位不平等(指贫穷和富有),是造成潘金莲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
就因为出身贫苦,地位低下,就使自己丧失了支配自己的基本权利。自己的命运不能由自己主宰,自己的幸福不能由自己把握,自己的“地盘”自己说了不算,完全成了任人摆布的“木偶”,其郁闷,其悲愤,可想而知!
作为尚有些许刚烈之性,还有不堪就范之心,还想追求自由幸福的潘金莲,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以她的学历和思想认识,不由得起了报复社会的扭曲心理,走上了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邪恶之路。这才有了后来的勾搭浮浪子弟,巧遇西门庆等片段。
潘金莲,似乎和《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有几分相像之处:其恶为表,其心无奈!
潘金莲和西门庆2、自身
如果从自我批评的角度来讲,潘金莲自身的原因当然不能忽视。
一方面,她文化水平低,年纪还轻,阅历尚浅,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都认识不足,看的不透,导致自我的人性,人生都发生了扭曲。
另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而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是要不得的。无论到什么时候,各个方面的平衡都是需要小心维持的。
同时,没有人引导她,教育她,及时矫正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遇到的邻居王婆,虽是过来人,但财迷心窍,不是什么好东西!
为钱不仁的王婆教唆潘金莲3、武大
用今人的眼光来看,潘金莲的丈夫武大郎也有一定的原因,他们的婚姻本身就存在着不对等,不公平。
武大身材短矮,生活艰难,每天为了生计忙得昏天黑地。但这些还都不是致命的原因。
关键一点,他还不懂得呵护妻子,呵护两人之间的感情,更不要说“风月”之事。他只顾自己每天做炊饼,卖炊饼,整天走街串巷。当然,为谋生计,本无过错,但长期的感情缺失,也是造成潘金莲“出轨”的原因之一。
老实憨厚的武大郎结语
分析到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造成潘金莲悲惨命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于潘金莲,我们无需怜香惜玉,但也要尽量客观评价,不能“一黑到底”,一棒子打死!
最后我想说明一点:洁身自好,坚守做人的原则和底线,是什么时候都不过时的。
感谢阅读!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