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上午九点,中学语文专题学习研讨会在漯河高中准时举行。来自四川宜宾、山东菏泽、郑州、南阳、信阳、周口、漯河等省内外的16所学校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语文专题学习整体介绍如何探寻既能提升语文学习成效又能培育孩子人文素养的语文教学有效路径?作为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界改革的先锋人物,以颠覆传统意义上的语文课著称的吴泓老师,首先就语文专题学习进行了整体介绍。
用专题催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专题学习,是以‘整本书(经典书)’为主要学习材料或者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语文学习。”(吴泓老师语)。
之所以会突破了一学期一本语文“教科书”的藩篱,选择“整本经典”作为语文学习的材料,是因为现有语文教材容量小、局限性强(内容少、思维的强度和深度都不够),很难期待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综合素养有飞跃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倒逼,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出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对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有了新的要求,如课程结构必修其课程7个、选择性必修课程9个、选修课程9个当中,都有“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而”专题“字眼在课标中频频出现了62次。
同样是教学,大部分教师是将自己的咀嚼给了学生,而吴老师则引导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
以专题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通过对经典之作的深度阅读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真切的感情、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辩证的思维。年至今,吴老师已经带领学生做了近30项成果丰硕的专题,涉及范围含古今中外:
以上专题基本由从教材里派生而来:从古代的《诗经》、《论语》、李白、杜甫、韩愈、王安石、苏轼,到现代的鲁迅、萧红、曹禺、沈从文,再到当代的北岛、顾城、海子、王小妮、雷平阳……从文艺复兴的莎士比亚,到“迷惘的一代”的海明威,再到意识流小说先锋伍尔芙、存在主义者加缪……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由浅入深。
例如,面向传媒班学生开辟的《侯孝贤电影专题学习》课程,点进去就是一片天地:电影综述、电影欣赏、电影访谈,原作、编剧、剪接,相关阅读、习作展评等等......通过这些,学生就会逐渐理解:侯孝贤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对电影艺术的坚持、那些优雅的长镜头和沉静如兰的叙事带来的心灵触动,以及他对于苍茫时代里个体的关怀......吴老师认为:如果将侯孝贤的电影看懂了,才是一个真正的电影欣赏者,我们就会明白侯孝贤与贾樟柯、王家卫、张艺谋他们的不同之处,就会成为一名电影鉴赏高手,一名热爱生活的人。
例如,沈从文《边城》专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一个的问题:《边城》的水为何都是弯弯曲曲的?吴泓老师认为这个问题质量非常高质量,因为水是《边城》中的重要意象:“人心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因此,专题可以继续向前推,向深处慢溯......
例如北京高考作文原题:读了《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之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人物特征。-字。
而同年2个月前,吴老师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整本书阅读要迈过三道坎》,文中举的全都是论语的例子,其中“入境”部分吴老师专门列举了子路,举完了子路,吴老师在文中说:“这样,学生沿子路而下,依次整理出现38次的端木赐,21次的颜回、卜商,18次的子张,16次的冉求和15次的曾参等,全书内容便可一脉贯通。”做了此项专题,高考题自然不在话下......
当学生聚焦于这些专题,材料就会不断积累,认识就会逐步加深,体验就会点点汇聚,思想就会层层积淀、然后分解化合,发酵蒸馏,就会凝结成一种对社会、人生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就会去陈言而留真意,除粗秽而存精气,就能做到由博返约、厚积薄发......这些方法论的训练,不仅是培育学生思维、提升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更是一种与世间万事万物和谐相处的方法。
以网络平台为媒介开展专题学习”网络平台、专题阅读、完整经典、读写一体“”是专题学习的四大特征,吴泓老师一周六节语文课,均在网络教室进行,且都是连堂。
吴老师的个人新浪博客“吴泓工作室”(原名“家园网”),目前访问量已突破万人次。目前已成为吴泓开展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的网络平台,前文提及的专题资料,全部以博文形式刊载。学生先在其博客上浏览所读专题的背景资料,然后利用专题资料独自定向定题完成一篇0~字的习作,并上传接受大家的点评,习作者再依据点评进行修改定稿为止,一个专题的学习才算结束。
现在部分学校或老师反对利用网络,吴老师以十几年的实践证明,需要保持开放姿态,以任务驱动会激发学生的自我行为管理。
以论文写作作为专题学习的出口要使表达走出平庸和肤浅,要生成思想,要让思想走向丰盈而深邃,才能生成高质量的语言,这是一个从感悟到思辨到研究的上升过程......
吴老师的语文课上,没有大量练习题、没有模拟试卷、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就是读原著、讨论、写心得体会……
吴老师一个班学生专题总共36篇习作文章,除了一些是四颗星,大多都是优秀级的五颗星(红五颗星顶尖级别)。这些学生作品基本上达到了大学研究生的水平,并已在北师大,首都师大,北京大学等研究生中广泛传看(学生习作可在“吴泓工作室“”新浪博客查看)。
在吴老师进行语文专题学习整体介绍的基础上,为深入推动高中学段、初中学段语文教学实施策略的深入探讨,特设高中专场、初中专场,同时开展。
高中语文专题学习教学实施的行与思高中专场,吴老师认为课程内容本身是核心,教师是跑道的设计者,师生一同奔跑,进而转换为学生的学习和建构。他以《整本书阅读要迈过三道坎》为内容,从“得法、入境、克难”三方面重点对《论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进行了详细介绍。
得法和学生读《论语》过程,吴老师和学生的读法是:先读出《论语》的两种结构形态,特别是第二种结构形态,然后从后一种结构形态入手,去读《论语》的整本书。
显性的、静态的“外结构形态”经典并不好读,好读不叫经典。所以,当我们拿到这样一本经典时,首先先读读“导言”(“导读”),看看“目录”,再查查专家、学者在读这本经典时有哪些方法和策略,有怎样的经验、教训和体会。弄清楚《论语》的“外结构形态”,有利于整体把握全书内容。
“隐性的”动态结构形态《论语》一书尽管有些“杂乱”,但还是隐藏着一条孔子本人、孔子与弟子、孔子与时人(当时的国君、大夫、权臣、隐者等)交集互动的线索。弄清楚这种内在结构和线索,或许就能找到阅读《论语》的比较好的门径。吴老师将全书人物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孔子本人;二是孔子与弟子(可从“孔门十哲”切入);三是孔子与时人。这样,以人带事,就事析人,在时间脉络、人事变化上就能够理出一条清晰的路径。
入境在做七轮的论语专题的基础上,吴老师已找到此专题突破最好的切入口:先梳理《论语》中子路出现42次的语句,再整理司马迁《仲尼弟子列传》中叙述子路的文字。通过梳理,子路的形象栩栩如生。这样集散归类不仅能“入境”,还能有新的发现。
克难要做好“整本书阅读”,学生仅仅“读过”是不够的,更应该“读懂”。因此,找到好的读书方法,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和学生一起去攻坚克难。
《论语》最难读懂的是书中有处提到的“仁”。在书中,孔子并未对“仁”下定义,只是说某种行为符合“仁”,如果某种行为不符合“仁”则为“不仁”。为此,吴老师和学生参考和借鉴了学者钱宁《新论语》一书中“仁”的部分内容,从“核心篇”、“路径篇”、“实践篇”、“例证篇”、哲思篇“入手、梳理出孔子“仁”的整个思想体系。
如此从理论、理念到实践、实例,有利于攻克“仁”这一难关,而学生读《论语》就不仅能“升堂”,还可以“入室”了。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初中专场,深圳市新安中学初中部的彭莉琼老师分享了他们的名著阅读实践经验。她以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为脉络,娓娓道来。
读什么彭老师推荐了80本名人传记阅读书目,并对三个年级的书目侧重进行了建议区分:
七年级:以诗歌、传记和传统文化经典为主
八年级:以小说为主
九年级:侧重散文
怎么读统编必读名著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
《泰戈尔诗选》(如何读诗》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阅读)
《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
彭老师分享了从”教师导读--学生研读--读书交流会展示--小结交流“四个环节的实践经验。
教师导读以《西游记》为例,进行了“激发兴趣、学法指导、任务驱动”的导读难点解决策略示例分享。
学生研读
每天15分钟让阅读扎根生活
每周1-2节自阅读
办好板报展示、
做好批注、摘抄在阅读中自建话语系统,
画思维导图、人物关系图等
读书交流会
内容:可涉及情节、主题、人物、佳句品析等
形式多样:情景剧表演/人物访谈/剪辑视频/电影配音/辩论、有奖问答/读后感交流
小结交流
探讨:《水浒传是否适宜中学生阅读》、《祥子的悲剧,谁之过》等
畅谈读书心得、收获:《走进论语亲近孔子》、《跨越百年的美丽—走近简爱》等
以读促写: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微写作: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交流研讨下午,全体参会人员、嘉宾重聚一起,以沙龙形式展开名家对话、互动交流。
中原名师、漯河高中王海东小组主题分享首先,王校长进行了主题分享。他认为:语文教育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语文教育缺乏系统性。虽然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以专题为主,但其整体性仍然有限。因此,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学习突破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向。
另一方面,做系统扎实的专题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量要足,阅读面要广,只有教师阅读经验足够丰富才能给学生的阅读提供有效的指导。其次,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对阅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自己的教育工作有自己的独特感悟。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王校长深有感触: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摒弃一味地上课、练习;有所为:学生的语文学习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敢于挑战的勇气、及有一套具有操作性的规划。
王校长认为: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今天举办的研讨会议格外有意义。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研讨紧接着,王校长、吴老师、彭老师分别与现场的教师进行了问探讨交流。
针对部分校长、教师提出的关于引进专题学习系统并能在课堂落地、开花的问题,云速课程创新中心专题学习项目负责人闵老师就与吴老师联合打造的专题学习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
四项服务产品
阅读课教学系统、专题学习班专题研修系统、高考专题系统、整本书阅读教学系统、支撑系统
五个课段指导文件
专题概述、原著精读、鉴赏比读、挑战阅读、专题写作
云速专题学习项目标准化服务流程
专题概述、原著精读、鉴赏比读、挑战阅读、专题写作
专题学习项目教师成长通道
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专题学习或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尝试、然而大多数浅尝辄止、或阻碍重重,课堂教学仍然率由旧章。吴泓老师近二十年的专题学习教学,则向我们展示出积淀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清晰路径,提供了可借鉴的教学方式!
项目联系联系人:闵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