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读水浒之朱仝的完美人格

后人评水浒,多以关胜为武圣关羽之后,然而纵观关胜之所作所为,有失关公形象,而真正与关公形神兼备的则是这位美髯公朱仝。读者亦有人说,写朱仝、雷横二人,一人为关云长,一人为张翼德,其实不然,书中张翼德其人,非豹子头林冲莫属。

其一、同为郓城二都头,孰轻孰重自掂量

朱仝形似关公,在介绍朱仝、雷横二人时,作者便有明显的偏向,说朱仝长相“身长八尺四五,有一部虎须髯,长一尺五寸,面如重枣,目如朗星,似关云长模样,满县人都叫他美髯公。”又赞他:“义胆忠肝豪杰,胸中武艺精通。超群出众果英雄。弯弓能射虎,提剑可诛龙。一表堂堂神鬼怕,形容凛凛威风。面如重枣色通红。云长重出世,人号美髯公。”这个赞词在众好汉出场时是少有的,没有半点指责的赞词。

而接下来介绍雷横时,则明显地带有偏见,说他“身长七尺五寸”,已是矮了朱仝一尺,再看他“紫棠色面皮,有一部扇圈胡须”。这面皮胡须就是一个杀猪的屠夫形象,果不其然,雷横“原是本县打铁匠人出身,后来开张碓坊,杀牛放赌。虽然仗义,只有些心匾窄”。一语中的,把他的仗义贪财写了出来,以致后来与刘唐为银子打斗时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而其判语说他“就中一个偏能”,已经是略带些贬义了。

其二、“智稳”对“私放”,孰好孰恶自掂量

《水浒传》在各章节的叙事上,多以平铺直叙为主,而第十八回却写作“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不仅把故事顺序给搞颠倒了,而且把宋江的“义释”写成“私放”,把朱仝的“欺哄”写作“智稳”,足见作者对于宋、朱、雷的褒贬之情。说到宋江送信时,是匆匆忙忙而为之的,而朱仝唱的却是一出精彩的《捉放曹》,当然雷横的表现就更差强人意了些,内心度量说:“只是不见了人情,晁盖那人也不是好惹的”。

其三、义释宋公明,孰优孰劣自掂量

朱仝义释宋公明,是义智双全之举,支开了雷横,为宋江出逃出谋划策,对于宋江提出的三个去处表示赞同,二人无一人提及水泊梁山,足见二人心意相投,再者在后续事态的处理上,朱仝是全力以赴的,既出人又出钱,“自凑些银子把与阎婆,教不要到州里告状”,“朱仝又将若干银两,教人去州里使用。”而雷横则相差甚远了。书中说起此事,论道“不是朱家施意气,英雄准拟入天牢”,便是最好的评价。

其四、为朋友两肋插刀,为表功插朋友两刀

为了劝说朱仝上山入伙,吴用、雷横伙同李逹下山,入住柴进庄园,先是雷横出面劝说,后是吴用卖弄口舌,“朱仝听罢,半晌答应不得,便道:‘先生差矣。这话休题,恐被外人听了不好。雷横兄弟他自犯了该死的罪,我因义气放了他。上山入伙,出身不得。我亦为他配在这里。天可怜见,一年半载挣扎还乡,复为良民。我却如何肯做这等的事!你二位便可请回,休在此间惹口面不好。’”其实朱仝已经有了愠色,不愿意再与二人说话。可雷横却说:“哥哥在此,无非只是在人之下,伏侍他人,非大丈夫男子汉的勾当。不是小弟裹合上山,端的晁、宋二公仰望哥哥久矣,休得迟延自误。”面对雷横抬出晁盖、宋江的面子,朱仝却说:“兄弟,你是甚么言语!你不想我为你母老家寒上放了你去,今日你倒来陷我为不义。”立场不同,二人到此已经是一语不合了。

但为了“报恩”,好汉们合伙把小衙内给劈了,动手者当然是李逵,而幕后主使便是这位朱仝义释了的朋友——晁盖、宋江、吴用以及以命换命的雷横。这一刀不是插在朱仝的两肋上,而是插在了朱仝的心中,他连连找李逵算账,也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较之于秦明的无心无肺与扈三娘的无助无奈,朱仝的人格是完整而正常的。

在整部水浒中,朱仝算个二线人物,但其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其个性是突出的,其刻画是真实的,其人格是完美的,比不了关公的义薄云天,但也可谓大义凛然,比起那个存在感极差的关公后人关胜、一同出道的插翅虎雷横,不知要强多少倍啊。#水浒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