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认为多阅读就一定能提高写作能力。所以,有小学生的家庭,应该谁家也有好多的作文书,必须的。逻辑就是上面的看法,以为添些作文书,写作文就可以万事大吉,省得孩子哭哭涕涕,给自己找麻烦。但一定事与愿违,好像一切还跟原先的一样,没有变化。什么问题呢?一、如何阅读是关键。如果仅仅是当故事一样泛泛而读,不能说一点效果也没有,但收效真得甚微。举个例。现在的家长,一般都是有知识、有学历的家长了,而且就算不爱看书的,也肯定这么多年来,不经意地也读了不少书。更不用说有的家长本身还爱好书,读的书更多。那么请检视一下自己,你对小学生的作文题目是否就精通?是否就在行?恐怕多数家长也是摇头摆手的。为什么呢?实际就是阅读方法不当,粗略地看,根本达不到可以输出的要求。比如有的人特别爱看《水浒传》,三次五次都算少的,但要写一篇读后感,总还得扭捏腻歪一气,写出来依旧磕磕巴巴、稚稚嫩嫩的。再比如有的人爱旅游,每年要出去,乐之不疲。那么请问,即便你如此热衷的事情,回头写一篇游记如何?也是写不出的居多。按说这更是亲身经历了的,比读书更实际、更具体,为啥还是写不出呢?所以,如果说简单地,随意地看看书,就能写好作文,真不可同日而语。二、怎样的阅读才有用?还是回忆一下小学生是怎么学习的。我的儿子现在五年级,每学期刚发了新书,一两个小时就把《语文》全读完了。那么这个读实际就是我们平日的阅读方法。但同样这本书,老师要讲一个学期,几乎可以说是逐字逐句地讲析的。孩子们要怎么巩固呢?写生字,一写几次,还要听写,隔些时日,再温习再听写,期中期末统一复习。重点词语老师会勾出来,也是听写。许多课文和片断,要背诵、默写,总之会把这二十来篇课文,翻得滚瓜烂熟。可以说,这才是真正掌握的方法。但即使这样,可能过些时间,曾经记牢的东西,还是又生疏了。再想一想,如果不是这种刻苦的方法,孩子们能认下那么多的字吗?三年级以后自己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课外阅读了,到了五年级,基本可以熟练阅读。可以说是字词的积累有突飞猛进的提高。但是离开学校后,成年人的的知识储备很难精进,一些不认识的字懒得去查一查,所以读出来常常连发音都不对,什么原因,没有了严格的要求,放任自己,真正吸收的东西少得可怜,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翻来复去,毫无进步。假如一直接受学校教育,恐怕早就成为博士的博士的博士了。其实现在道理很清楚了,不是阅读没用,而是该怎么阅读的问题。方法也简单,像小学生课堂学习一样去阅读,读一点就要收获一点,那才叫没有白读。有了知识的积累,写作文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