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水浒的朋友都知道,位好汉或武艺高强,或身怀异术,有人能施法布阵,有人能日行千里……但其中最神秘、最复杂的应数这位——及时雨宋公明。下面我们不妨对他做一个精准的认知,将其经历按照聚义、招安这两条主线来剖析:及时雨宋公明,山东郓城一小吏,现在来说相当于12级办事员,因其“精通刀笔、力道纯熟”,平日搞个文案写个状子信手拈来,故此在郓城县衙也算混的风生水起,不折不扣可以颁发“敬业福”的职工,此时的宋公明,人生理想是仕途晋升,而非落草为寇。宋江家有钱,其父宋太公可算得上郓城县的财主,要房有房要地有地,宋公明是真的仗义疏财,又极其孝顺,人称“孝义黑三郎”。此时的他用银子积攒自己的人脉,三教九流他都结交,甚至甘冒性命危险给晁天王报信,讲义气!宋江杀害阎婆惜后依然没有上梁山,而是投奔沧州柴大官人处,说明此时他仍然未放弃自己的仕途理想。而且还是因为回家看望老爹才被抓住(孝!),又使了银子(有钱就是任性),方才被刺配江州(今九江)。浔阳楼题反诗,从这一节可以肯定,宋江绝对是个骨子里胸怀大志之人。几番郁郁不得志之后,激发了宋江内心深处的勃勃野心—“敢笑黄巢不丈夫”,继而又被抓住要杀头。注意,此时宋江的人脉真正开始起大作用了,于是江州劫法场,宋江上梁山。宋江的权谋开始渐渐清晰得呈现在大家面前:得益于丰厚的人脉资本,一上山宋江派与晁盖派的人数比例就是3:1。而宋江在大小战役中总以“哥哥乃山寨之主,岂可轻动”为名,亲自率军下山。如此一来,巩固了自身威望,收拢了人心,架空了晁盖,直到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从宋江成为梁山之主的头一天起,谁也不能阻止其要当官的决心,“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于是“聚义厅”改为“忠义堂”,在“忠”面前毅然放弃与众兄弟的“义”。此时的梁山众好汉,几近成为宋江满足私欲的工具,其心之恶,可见一斑。综上,宋江此人绝对算得上一个矛盾综合体,其人其事细品来,也让后人心里五味杂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