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话人人都听过,却未必会对它有深刻的理解,但金庸却用书中的实例证明了这句话。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河间双煞登场时,张无忌就感叹过:“这八人的武功着实了得……可见天下之大,草莽间卧虎藏龙,不知隐伏着多少默默无闻的英雄好汉。”
(张无忌剧照)
河间双煞固然不算是顶尖高手,但他们的存在却证明了天下之大,人才之多,也正因为如此,金庸的故事中除了那些被读者熟知的角色之外,或许还有不少被低估的隐藏高手,比如本文要提到的这位,他或许是杀死虚竹的凶手,而他的出现直接让金庸少写了一部《天龙八部续集》。
一、死因不明的虚竹宋辽大战结束后,萧峰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断箭戳向自己的心口,就此一命呜呼,甚至连尸体都被阿紫抱着摔下万丈深渊,毫无生还可能。
《天龙八部》结束多年之后,段誉选择落发为僧,书中提到这么一句:“据大理国史籍记载:大理(史称‘后理’)宪宗宣仁帝段誉,登基时年号‘日新’,后改文治、永嘉、保天、广运,共有五个年号,其后避位为僧,一共做了四十年皇帝,传位于其子段正兴。”段誉的故事也交代清楚了。
而这也是最奇怪的地方,同样作为主角,为何金庸唯独没有交代虚竹的结局?
虚竹退隐江湖了吗?为主角安排开放式的结局,这种写法倒是不稀奇,金庸也用过,但很明显,虚竹不属于这种情况。
(丐帮剧照)
虚竹的状态是“并未退隐”,因为新修版末尾明确提到过后来的他与丐帮的有交集的,比如这段描述就很直观:“各人尊重萧峰原意,送此人去灵鹫宫,先由虚竹考核认可,再传他‘打狗棒法’及‘降龙十八掌’。这少年帮主不负所托,学得神功,又将丐帮整顿得蒸蒸日上,竟尔中兴,丐帮自此便视灵鹫宫为恩人。”
他替萧峰完成了丐帮武功的传承,自然是没退隐的,可为何后世再无关于他的传说?
只有一种解释,他死了,但是谁下的毒手?
以虚竹的武功水平,光从“武侠”的层面来看,怕是难有人能够夺走他的性命,要杀了他,还得接住一些“不可抗力”,比如“历史必然”,如果结合这一点来看,那杀死虚竹的凶手就不难猜测了,那人便是童贯。
二、客观存在的强者如今有种说法叫“梦幻联动”,说的就是两个原本不相关的人或作品产生了交集,让双方粉丝都觉得妙不可言,这种情况在文学创作中也十分常见,不过有时候这种行为也会被质疑“蹭热度”。
而金庸老先生早年间就用过这种手法,多数人了解童贯这个人物都是通过《水浒传》,而金庸就蹭过《水浒传》的热度。
(童贯剧照)
比如《射雕英雄传》开篇第一回,郭啸天登场之后,书中就明确提到了他的祖先乃是梁山好汉中的“赛仁贵”郭盛,此时金庸就已经将自己的武侠故事世界观与《水浒传》的世界观打通了。
又比如黄蓉在丐帮大会上与丐帮群丐交手时,也遇上了会使用鲁智深那疯魔杖法的长老。
还有《倚天屠龙记》中,张三丰在回忆明教的历史时,提到过这么一句:“魔教中人规矩极严,戒食荤腥,自唐朝以来,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领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两大规律,传之已达数百年。”
从这些细节都不看出一个事实,金庸不仅将《水浒传》的角色加入了自己的故事中,甚至还赋予了他们十分特殊的实力定位,比如原本只是义军领袖的方腊就成了明教教主,如此看来,他怕是至少有两到三层的乾坤大挪移了。
(张三丰、张无忌剧照)
同属于《水浒传》中的童贯自然也就存在于故事中了。
而只要童贯也客观存在于金庸的故事中,他在后天龙时代就难免与虚竹产生交集,并且有可能置虚竹于死地,因为据史料记载,童贯就曾统兵征讨过西夏,而以童贯的为人,说他是魔头也不为过。
《宋史》中就提到过这一点:“将秦、晋锐师深入河、陇,薄于萧关古骨龙,谓可制夏人死命……西州名将,既死,诸军汹惧。贯隐其败,以捷闻,百官入贺,皆切齿,然莫敢言。关右既困,夏人亦不能支,乃因辽人进誓表纳款。使至,授以誓诏,辞不取,贯强馆伴使固与之,还及境,弃诸道上。”
而虚竹作为西夏驸马,后来之所以在武林中鲜有露面,多半是随梦姑一同回了西夏,他也难免要站在西夏的立场替西夏出战,是的,他未必会替西夏征讨大宋,毕竟他是宋人,但作为西夏驸马,守卫西夏的义务还是有的。
而只要这场战争爆发,那么虚竹会被杀死也实属正常,毕竟他只是个虚构的角色,而童贯是真实历史人物。
三、被雪藏的《天龙续集》由于虚竹之死,原本应该存在的《天龙续集》也就不复存在了。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如果没有童贯杀虚竹的设定,金庸又会如何去写《天龙续集》?
其实很简单,比如《神雕侠侣》中提及的“剑魔”独孤求败就被杨过推测是活跃于数十年前的人物,他就完全有可能与虚竹和段誉产生交集,三者之间或许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虚竹剧照)
又比如《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提到过虚竹传下丐帮神功的事迹:“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这便呼应了《天龙八部》末尾的说法,虚竹与那丐帮少年师徒二人联手在武林中惩奸除恶的故事自然也值得去写。
奈何随着虚竹一死,这部原本应该存在的作品也就不复存在了,而童贯则成了金庸武侠世界观里被低估的隐藏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