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会导致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a_6141067.html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正文人物:高俅。《水浒传》娓娓道来也是从高俅的发迹史开始的。老版的电视剧《水浒传》也是从高俅霸市的镜头开始的。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个不折不扣的反派,从地痞流氓,几经转手,成了宋徽宗的潜邸亲信,直至飞黄腾达,无恶不作。然而,在百姓眼中十恶不赦的高俅连在《宋史》中留名的资格都没有,《宋史》中并没有高俅的传记,我们只得从《宋史》的犄角旮旯和其他宋代的文献中来寻找他。《宋史》中高俅第一次登场是在正和七年(公元年),以殿前都指挥使晋升为太尉。这可谓是横空出世。宋代后期的官制,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的大员,禁军主帅,相当于现在首都卫戍军司令,赵匡胤称帝前做到后周的殿前度点检,与此类似。太尉,正二品的官,武职升到这儿,就算是到头了,再想往上升,就要再学习赵匡胤了。太尉近似于现在国防部的部长。而这样一个位及人丞的要员在正史中尽然没有传记。令人不解,按照惯例,做到这个级别的要员,即便生世平平,也要在正史中记记账,史记中平淡无奇的人比比皆是,偏偏没有这个当时臭名昭著,应当遗臭万年的高俅,实在令人不解。而关于高俅发迹之前的事,就更是无从考证了。不过,《水浒传》中所说的还是有几分可信的,高俅确是在苏轼的手下做过小吏,在皇亲国戚的府中做过随从,管中窥豹,施耐庵写的高俅的发迹史还是有大概的史实的。说完高俅的发迹,再说说高俅的晚年。令人唏嘘的是,高俅并没有像传统话本俗语那样:“恶人有恶报。”反而有个不错的晚年,没受什么罪责。根据《宋史李若水传》和《钦宗本纪》记载,高俅是在靖康元年五月病死于开封任上的。按照当时的惯例,宋钦宗还得在他的追悼会上表示表示,但李若水认为高俅扰乱朝纲,祸国殃民,罪责并不次于童贯,而此时,童贯已经受罪,高俅还能举行追悼会,是在说不过去,最后在李若水的坚持下,宋钦宗削掉了高俅的官职,追悼会自然就没戏了。那很多读者就有疑问了:怎么童贯受罪了,高俅没事?呵呵,说来,这高俅真是狗屎运,因祸得福。根据《靖康要录》记载,靖康元年宋徽宗逃时,带着童贯、梁师成、高俅等这些亲信,远离了开封和那些主战的大臣之后,没有了共同的敌人,显不出来他们的本事了,进而转变成了他们内部的争宠,到了泗洲时,童贯等人把高俅撇在了泗洲“控扼淮津”,阻挡追兵,实际上就是。把他挤出来宋徽宗的亲信班子。高俅无奈,借着自己生病回到了开封,当年五月,如前文所说,便病死了。也有读者认为,高俅并没有恶行见于史书,认为《水浒传》对他有过分的抹黑。这点,小编却是不赞同。在《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会要辑稿》以及其他一些笔记,散佚的记载当中,不同人眼中的高俅确是一致的,一个扰乱军纪,不行训练,拥军为奴,只会在宋徽宗面前使巧卖乖的弄臣,导致京城中本该是全天下最精锐的禁军,变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一群市井流氓。他没有明确的恶行见于史册这仅仅是因为史料的缺失,而不是他洗白的理由。即便真没有害过谁,他蛀虫一样的行为,导致大宋禁军糜烂,也已经足够将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