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水浒中最高明的人他虐惨吴用公孙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359049.html

《贤良对策》中曾说道:“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这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标准,也更是历代儒家学者奉行推崇的立身之本。

成大事者,最重要的是品行。古往今来,凡是能够笑到最后的人,皆是心中有仁义、有善良之辈,当然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于知进退。水浒传的精妙就精妙在,作者用几句话、几个词便能将剧中人物形象展现得活灵活现,书中人物犹如跃然于纸上,让人过目难忘。

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犹如女子穿同一件衣服一样,谁丑谁尴尬。梁山将中,同样的比较依然存在,且从未在后世人的言语中停止。在水浒传中,梁山的一百零八个好汉中,谁才是真正的高明之人?

01神机军师朱武的为人处世

单从武力值而言,马上林冲、步下武松以及卢俊义,这都是响当当的人物,也更是众人公认的武力高强之辈。江湖中,腥风血雨、刀口舔舐的日子,也从一定程度上筛选出了一批有胆有谋的侠士。不过,上述的三人在将中,也只能算得上是武力值靠前。而在江湖中行走,脑子的重要性却是和武力值占有同等比例的。

再从脑子的灵活程度来对比,无疑梁山大脑吴用,以及公孙胜、再有宋江都在人们的脑海中一一闪过。那么,脑子最高明的好汉,真是这三位吗?真实的结果却是让人匪夷所思,神机军师朱武,他才是梁山的最终大脑。

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得从九纹龙史进这在水浒传中出场的第一位梁山好汉说起。二人之间的相识,或许是作者早已给剧中人物做好了前提设定,比如史进是第一位出场的梁山好汉,而朱武则是水浒传中第一位出场的山头老大。两者皆是第一,也从一定程度上暗示了后来的故事走向。

最初朱武作为少华山的领头人,下面还有二把手陈达、三把手杨春,所发出的指令,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服众,尤其是对于陈达这个极度自我的下属而言,很是难以管教。与其说朱武是三人之中的大哥,还不如说他是给二人善后的存在。

比如,当年陈达想要抢劫史进所在的史家庄时,朱武和杨春就横加阻拦,但这并没有陈达改变主意,反而愈加坚定了抢劫的心思,甚至还当着两人的面大爆粗口,说你两个闭了鸟嘴。看看,这份霸气,哪里是对待上司的态度呢?

当然,结局自然是意料之中,陈达抢劫失败,反被史进活捉暴揍一顿。临到最后,依然得依靠不计前嫌的朱武前去捞人。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朱武为人处世的本事,为了营救自己这个不争气的二把手,他在分析完史进讲义气的人物性格特点后,采取了以柔克刚的措施,前去负荆请罪,最终打动了史进,成功救下了陈达,并和史进成为了好友。

能够将敌人变为朋友,这份本事却不是谁都能够拥有的。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02高明与否在于能否知进退

了解完了朱武的为人处世,我们再来说说他与同样是知识分子的王伦,且还是率先出场的大哥级人物。在识人方面,两者的能力都不差,可以说是不分伯仲,但我们仔细看水浒传对二人的介绍就能发现些许端倪,比如在介绍朱武时,作者这样写道,为头的神机军师朱武,那人原是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

而在介绍后者时,则称呼到,我又无十分本事,杜迁,宋万武艺也只平常,如今不争添了这个人,他是京师禁军教头,必然好武艺。然而,结局却是让所有人都意外,王伦没过多久就领了盒饭。

而这个被作者介绍为“无十分本事”的朱武却是笑到了最后,这一点也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了。仔细分析就能发现,朱武算得上是梁山将中最为知进退的存在。

王伦之所以早早领了盒饭,也正是在于此,不知进退,但只懂得一味用强,利用所谓的权利、地位来打压他所看不惯的人,或者自己的对手,从而将自己置于悲惨的境遇中。

而反观朱武则是不同,比如在营救陈达时,他这方面的才能就展现了出来,他巧妙地利用了史进的人物特点,在对方的弱点上下功夫,使其对方真正的折服于他。这就是人们所赞叹的,攻击不如攻心。

那么,朱武架空公孙胜,“虐惨”吴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03仁义、品行才是行稳致远的法宝

为人处世上的一把好手,其实归根究底是来自对品行、私德的另一份认识。

吴用,号称梁山大脑,可惜从此人的种种计谋分析可以得出,此人根本是德不配位,所谓的智谋最终也都成为了坑害人的罪魁祸首,而后世人对吴用的评价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私德极差。

比如“投降辽国”就是吴用当年在征讨辽国时提出的策略,不过这种损人的策略最终却是被宋江给否定了。整个水浒传中,吴用在观众心中的口碑可谓是最差,虽然他与朱武一样懂得识人心,懂得知进退,可惜做事却是毫无底线,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颇有些剑走偏锋的意味。

反观朱武,从在水浒传登场之初,到最终,他可谓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老老实实做个良民,只想为民,不想当官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比如当初在史进烧掉了少华山后,他就曾对对方说道,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再与哥哥重逢,再作良民。又比如,他也是当年第一个提出了招安的梁山好汉。吴用的结局自然不用多说,自刎在了宋江的坟前,算得上死得其所了。

再来说说朱武和公孙胜,原本在所有人心中应该是卢俊义的副手才对,毕竟他排名第四,可惜最终却是37位的孙武获得了这个副手的位置。这也就是朱武的另外一个本事,身处低位却有着改变自身命运的本事。

这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公孙胜和宋江之间的关系说起,众所周知公孙胜对宋江说不上崇拜,甚至可以说不愿意和宋江一起玩。眼看二人关系面和心不和,朱武只能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冒出头来成为了梁山有名的第四号人物。

显然,他看懂了公孙胜的心思,也看到当前的局面,加之他又懂得利用人心,更懂得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好处,这一点就已经是作为能够立足于世的资本。朱武的结局也很完美,平方腊后朝廷给予其官职,后来到公孙胜处学道。

总结

熟读水浒传的人,也都知道朱武是笑到最后的人,能够行稳致远,才华、谋略固然是他的本事,但真正能够让他得到最好结局的还是在于他在知进退的同时,还能不忘初心,明白良善,愿意仁义。心狠手辣之人,必定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但这份回报能否一直留存,这就说不准了。

朱武的过人之处,就是在于他能扭转自己的劣势,也能守得住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这一点就恰如《资治通鉴唐纪》中说的那样:“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从朱武的身上我们也要明白这最为重要的一点,做人在于仁义,在于私德,这套行为准则依然适用于如今的职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