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背景。《水浒传》是描写的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的。
在水浒传原著中,高俅原名高二。是东京开封府汴梁宣武军,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在家排名第二,但是因平日里爱舞枪弄棒,混浪于市井,踢的好气毬,便唤做了高毬。后改为高俅。
高毬此人仁、义、礼、智、信一点不沾边,但是却是一番纨绔子弟的派头。吹拉弹唱、舞枪弄棒、相扑玩耍,胡乱吟诗作赋却是一把好手。
抛却其它不说,才艺满满呢。这哥们儿自己能弄一个戏班子,稳妥妥的台柱子呀。可见,即使是反派,还是要有一技之长傍身的。
本来就不是什么正经人,每日在街头浪荡,妥妥一盲流小瘪三。
没有什么挣钱的技能,就想起来邪魔歪道。借王员外儿子的零花钱充作日常消费,每天仨瓜俩枣,风花雪月吃的开心。也不说还人家。
果真,浪荡不过几个月被那王员外一纸诉状告至府尹大人处。欠钱不还,还惹了一身骚,这还有得跑不?
挨了二十脊杖,迭配出界发放。东京是没法住了,去哪儿呢?总得填饱肚子不是。
什么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啊,他是盲流,就挨着小瘪三。
去了那淮西临淮州,投奔了柳世权。一个开赌坊的大汉。
这柳世权开赌坊可是真的有钱啊,养高毬一养就养了三年。当然也不只养他自己,人家养了好些个闲散客人呢。也不知道这些人有啥用。
三年后宋哲宗因拜南郊,感谢天地万物风调雨顺,大赦天下。像高毬这种小小的罪犯呢,急被赦免了。他便思量着要回东京。
感叹柳世权养了三年都没养熟,得嘞,人家还是得回去。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想走,就走呗。
要说这柳郎君可是个厚道人,还给自己在东京开药铺的亲戚董将士写了信件,让那高毬带着一并回东京去了。
这高毬心想着又能回东京浪了,那些小姐妹小兄弟的都等他玩耍呢。脚底生风,心情愉悦,没几日便找到了金梁桥下董生药家。
这董生开着药铺,怎么也是个识文断字的人。读了来信,面目虽无变化。心里却暗暗思忖着。你这柳世权害我不是,这高毬怎么能留下呢。本来就是有案底的人,在我门下出入。当他是个家人帮忙养着出入的话,家中孩子还小。这不是带坏小孩吗。
心里这么想着,但是并没有说出。好生款待了几日,送了衣服和介绍信给高毬。意思就是,我这庙小养不了大佛,别耽误了您的前程。推荐你去小苏学士处,你以后也有得发展。
原文:“小人家下,萤火之光,照人不亮,恐误了足下。我转荐足下与小苏学士处,久后也得个出身。足下意内如何?”
赶紧滚球吧,这等坏坯,哪能留得。滚蛋,滚蛋,滚蛋。
董将士都带着高毬带着书信去了学士府内,小苏学士读了书信看了高毬。心道,这是帮闲浮浪的人,我这里他待不住啊。不如做个人情,推荐他去小王都太尉,驸马王晋卿那里。
这都太尉是哲宗皇帝的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也是个浪荡爱风流的人,看了小苏学士的信笺便留了高毬在太尉府做个亲随。堂堂驸马爷,养个闲散人倒是无所谓的,陪着玩而已。
一日,都太尉过生日,宴请众人。其中有一号大人物,就是端王。这端王是神宗天子的第十一子,哲宗皇帝的弟弟,这样算来便是这都太尉的舅舅。也是个聪明俊俏人物。
原文“这浮浪子弟门风帮闲之事,无一般不晓,无一般不会,更无一般不爱,即如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踢毬打弹,品竹调丝,吹弹歌舞,自不必说。”
看来高俅与这端王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小家碧玉遇上了大家闺秀。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台柱子。一个人唱全场,吹拉弹唱全他的。一人,搞定!
这端王来吃酒就吃酒,吃多了到处闲逛看上了都尉府书案上的羊脂玉碾成的镇纸狮子。拿起狮子各种揣摩,各种喜欢,恨不得马上揣兜里带走。都太尉看到了,说,跟这个相配的还有一个玉龙笔架呢。都是一个工匠做的,现在不在这边。别看了,明天让人一并给你送到王府去。
第二日,都太尉派高俅给端王送镇纸和笔架。随从将高俅引进内院,正好端王头头戴软纱唐巾,身穿紫绣龙袍,腰系文武双穗绦,足穿嵌金线飞凤靴。穿着隆重,踢气毬。
高俅在旁边等着不敢言语,也是该着高俅发迹,一个气毬腾的起来滚到高俅身边。高俅显摆自己,一个鸳鸯拐,把毬踢还给端王了。
咦,你是啥人呢,咋这么会踢,比我还会。端王看上了,当晚就把人留在府中了。
第二日,派人告知都太尉索要高俅。
于是高俅便成了端王的玩伴,在宫中宿食。
不到两个月,哲宗皇帝驾崩,没有太子,文武百官商议,册立端王为天子,号徽宗。
而后,不到半年,抬举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职事。
有道是“不据贵贱齐云社,一味模棱天下圆。抬举高俅毬气力,全凭手脚会当权。”
本文由无双公子叶可可原创,个人首页更多精彩文章,欢迎评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