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里有这么一人,此人唤作打虎将李忠。李忠本是好汉之一,但是因为鲁智深的几句嘲笑,如“不爽利”、“悭吝”等,俨然成了梁山泊中最为不讨喜之人。
但是在重新读过《水浒传》之后,说实话,我认为鲁智深挺对不起李忠这个朋友的。李忠此人并不小气,并且对鲁智深也不差,绝对是够朋友的。我就和大家聊聊有关李忠的几件事。
一、从二两银子说起
李忠的出场,便是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一事了。话说当时鲁达与史进在大街上遇见了李忠,豪爽且好客的鲁达便邀请李忠一同去饮酒,李忠的回答便是:“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说完这句话后,李忠进一步解释说:“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
李忠是干什么职业呢?就是在街头卖艺为生。按照李忠所说,他今天还没开张,还没挣到钱,因此婉言推脱说先不去了。但是鲁达不管这一套,鲁达直接就将一旁看李忠卖艺的人全部赶走,然后逼迫着李忠去喝酒。
之后巧遇了金翠莲妇女,鲁达便起了侠义之心,想要帮他们一下。这个时候的鲁达问李忠借银子,李忠便“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嫌少,没要,骂了一句“不爽利之人”,“把这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李忠是个小气鬼吗?似乎是的。但是我们细细一想,并不是这样。
史进,背后依靠的是一个大庄园,虽然庄园后来没了,但是人们常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史进自然不会缺银子,随手拿出十两银子,也是史大官人的气魄。至于说鲁达,身上也不过五两银子,不比李忠多多少,但是他仍然嘲笑李忠“不爽利”。
李忠的话,按照我们前面所看,李忠今天没挣到钱,可能手头上这二两银子就是他的全部家当了,如果是全部家当的话,说明李忠绝对够朋友;如果不是全部家当的话,李忠愿意帮忙,说明他也是个热心之人。
如果说这二两银子难以证明李忠是否吝啬,那么后面的桃花山事件说明李忠至少很够朋友。
二、李忠成为了盗贼?
话说下一次李忠出现,他就成为了桃花山上的贼寇了。
要知道,这个贼寇跟良民确实是不一样。李忠一开始虽然挣钱挣得少,但是至少说本人还是个良民,之后为什么要落草为寇呢?
李忠本人是这么解释的:
“小弟自从那日与哥哥在渭州酒楼上同史进三人分散,次日听得说哥哥打死了郑屠。我去寻史进商议,他又不知投那里去了。小弟听得差人缉捕,慌忙也走了,却从这山经过。”
说起来就是,李忠被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一事连累了。话说当日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鲁达是出名了,给金翠莲报了仇,但是不久之后迎来的便是官府的缉拿。
鲁达一走了之,官府势必就要去捉与鲁达有关的人了。那一天和鲁达有关的人就是和鲁达一起喝酒的李忠、史进、金翠莲父女。
这李忠没有经历过事情,听到鲁达打死了人,唯恐牵连到自己,因此赶紧逃跑,结果就因为这样才落草为寇。可以说,李忠落草为寇与鲁达有着密切联系,他是属于被鲁智深连累的。将自己兄弟连累成贼寇,鲁智深至少说应该内疚一下吧,可是他一点反应都没有,反而却嫌弃李忠。
结果这一次兄弟相见,本来是好事,结果李忠又落下了一个“悭吝”之名,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三、李忠悭吝吗?
话说当时李忠、周通、鲁智深三人在山上喝酒。然后小喽啰来汇报,说山下来了商人。于是李忠、周通便说要去山下劫掠,取得一些钱财给鲁智深送行。这个时候鲁智深又开始寻思了:“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
然后鲁智深就将山寨上的金银酒器带走了,将小喽啰给绑了,之后自己开心快乐地走了。
这个时候我想大家就在想了,这确实是李忠悭吝,山寨上明明有金银,李忠非要去打劫别人的,这不就是“借花献佛”,吝啬自己的财物吗?
李忠和周通回来后,看见鲁智深的所作所为,自然是非常生气。李忠下面与周通说了这么一段话:“是我不合引他上山,折了你许多东西,我的这一分都与了你。”
我们可见在李忠心里,这山寨里面的东西是周通攒下来的,李忠自然是不能慷他人之慨,拿着周通的钱去送给鲁智深。就这一点来说,李忠做的确实没问题,是个拎得清的汉子。自己的是自己的,兄弟的是兄弟的,自己有人情往来,自然不能用兄弟的东西。因此李忠靠自己本事给鲁智深打劫一些路费,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至于说周通,他挨了鲁智深一顿揍,与鲁智深也没什么深交,与鲁智深交往全是凭李忠的面子,就算是他不给鲁智深路费也没什么。
最后再看鲁智深,鲁智深不明白李忠所想便坏了规矩,抢了人家的山寨,还觉得自己是行侠仗义,全然不顾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给李忠带来的麻烦,说实话,鲁智深真不够兄弟。但是一直以来,鲁智深在书里都是占据着主角地位的人,他做的事情就是对的,至于说李忠、周通这些不入流的小角色,谁又关心呢?
是啊,谁又关心小人物的死活呢?
文:日航通鉴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