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众多的头领中,武松是为大多数读者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人物,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之一。《水浒传》回,单单武松一个人的传记就占了十个回目,他的故事几乎每一篇都脍炙人口,“景阳冈打虎”、“杀嫂祭兄”、“武松打店”、“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每一段都精彩无比。
在第一百一十七回征方腊的时候,方腊手下的包道乙从鞘中擎出玄元混天剑,从空飞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晕倒了。等武松醒来,看见左臂已折,伶仃将断,一发自把戒刀割断了。
等到征讨方腊成功,宋江要带领活下来的兄弟进京请功,武松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自此武松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而善终。
在这次征讨方腊的过程中,梁山头领们死于非命的有好几十个,但是武松却是唯一一个以残疾收场的头领。
虽然残疾,但是武松却也是梁山原班人马中为数不多的得以善终的头领。
那么,作者为何要给武松安排这样的一种结局?
细读《水浒》,三顺发现,其实这一种结局才是最适合武松的。
武松是天伤星,伤人也伤己。他的出场是正义的,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遭遇使得他慢慢走上了杀害无辜的道路。在众人上梁山之前,除了天杀星李逵,大概就数武松杀人最多。他杀掉的人中,有罪有应得的,也有平白无辜的。
在他快意恩仇的同时,他也给自己造下了滥杀无辜的罪孽,丢掉一条胳膊,是对他过往的一点报应。丢掉了胳膊的武松,心如死灰,继而大彻大悟,从而使得自己逃出了朝廷的迫害,得以圆满而终。
所以,武松的这条胳膊丢的值。
相比较之下,同样出家的鲁智深,一生仗义江湖,从不考虑个人得失,一心只要打抱不平。在《水浒传》整部书中,鲁智深除了被张清的石子打中一次之外,几乎一次伤也没有受过。最终,鲁智深功德圆满,在六和寺坐化。
如果说侠行天下的鲁智深是大圆满,丢了一条胳膊的武松可以算的是小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