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袭人究竟向王夫人告谜了没有,林黛玉躺枪

我一直觉得红楼梦有两大冤案,第一是薛宝钗被污拆毁宝黛爱情之冤,第二是花袭人被污告密之冤。恰好这两个人都是一路人,很多喜欢红楼梦的读者,由于受到了高鹗后四十回的影响,对薛宝钗和花袭人尤为痛恨。本篇且不说薛宝钗,单单讲一下花袭人。读者也可以验证一下,自己对花袭人的理解和认识是否过于片面。

看待红楼梦有两个态度,分为喜欢和客观;喜欢也可以称之为主观。当抱有主观意识的时候,爱就是爱,恨就是恨。对人物的喜憎只需要出自自己的喜好。比如如果有读者说非常喜欢赵姨娘,无论多少人厌恶,而这个读者偏偏就喜欢这个人物,这就是一种主观的态度。如果你分析一个人物,全面认识一个人物,去评价一个人物,就必须抑制自己的喜好,放下自己的偏见,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分析,才是一个接近公平的评判。

花袭人的名字出自陆游旧诗”花气袭人知昼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陆游的原句是”花气袭人知骤暖“,曹雪芹把陆游的‘骤’换成了昼夜的’昼‘。至于是特意为之,还是无心为之。这个我无法辩解,也不能因为曹雪芹的改写,就把陆游的原句批的一无是处,把曹雪芹的笔墨,捧向九天。不过曹雪芹引用的这句诗,是否有别的含义呢?陆游的这一首句完整的诗是“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贾宝玉身边最重要的两个丫鬟,袭人、晴雯。她们的名字都出自这一首诗。

袭人的幼年是比较悲惨的,正因为贫困,家庭难以生存,所以把袭人卖个大户人家当丫鬟。这个在十九回中通过袭人自己的话说了出来,在袭人的话后面,脂砚斋有非常尊敬的批语:“孝女,义女”这四个字很简单,但是评价很高。读红楼梦如果不读脂批本,等于白读,脂砚斋在评价人物的立场时,基本上都处于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的态度,所以在认知红楼梦时,看待里面人物时,脂砚斋的评语的态度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参考,也可以这么说,脂砚斋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代替曹雪芹的,红楼梦被删去的章节“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就是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的。所以脂砚斋对袭人的评价,也可以认为是曹雪芹对袭人评价,是正面的是向善的。红楼梦里面的回目,是经过曹雪芹认真斟酌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千挑万选的,他给花袭人的回目是“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脂砚斋透漏过,在曹雪芹原文的回目中有一个情榜,跟水浒传最后的忠义榜类似,情榜里面纪录着个女子,也可以叫脂粉英雄榜。而每个女子都有评语,比如林黛玉叫情情,宝玉叫情不情;探春被评为情敏,宝钗被评为情时;平儿被评为情巧,袭人被评为情贤。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袭人在曹雪芹心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高。对一个女人评为一个贤字,是古代女人最高的一个荣誉,比如“贤妻良母”比如“贤德淑慧”所以花袭人至始至终都是一个好女孩,她跟王熙凤不同,她不存在去谋害任何人。

很多人说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告密,污蔑林黛玉。这些认识大多是小人心机,无中生有。第一文本上花袭人并没有污蔑林黛玉,她的原话是“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多,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大家子的体统。”这一段话中,花袭人并没有单单指“林黛玉”,她也提到了薛宝钗。很多读者读到这里,坚决认为这是诬蔑林黛玉,薛宝钗只是一个陪衬。如果非要这样认为的话,我只能说,主观意识太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一个人,一件事情,那么真相与真理永远被蒙蔽。而且在这段话后面,脂砚斋给予非常高的评价,脂批说“袭卿爱人以德,竟至如此,字字逼来,不觉令人敬听。”也就是说现在读者认为花袭人是告密,污蔑林黛玉的这一段话,在脂砚斋看来却是非常高尚非常令人敬佩的一段话。是现在的读者理解错了,还是脂砚斋理解错了。况且花袭人主张贾宝玉搬出大观园,完全是为贾宝玉一生的品行来着想。很多读者认为是花袭人自己勾引了贾宝玉,反而要打着防止别人的旗子。是一个错误的认为,贾宝玉和花袭人,甚至和晴雯发生任何“亲密关系”都不会给宝玉的品行留下污点,然而要是没有真正的结婚,宝玉和宝钗,黛玉要是发生些偷吃禁果的事,那就是品德问题,不但贾宝玉一生品行毁掉,连宝钗黛玉的品行也跟着毁掉。

第二,如果花袭人是一个告密的人,如果花袭人想要讨王夫人的好,想要在王夫人面前表现。那么当王夫人问袭人“我恍惚听见宝玉今儿捱打,是环儿在老爷跟前说了什么话。你可听见这个了?你要听见,告诉我听听,我也不吵出来教人知道是你说的。”在王夫人提出这个问题后,花袭人根本没有落井下石,根本就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甚至连客观回答都没有。贾环在贾政面前告状,袭人是知道的。因为袭人问过茗烟,茗烟当时说“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可见花袭人绝非是那一种搬弄是非的小人,如果她为了得到王夫人的信任,为了讨好王夫人,完全可以转述茗烟的话,甚至自己可以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但是没有。所以袭人哪里有什么告密,更有甚者说,晴雯被撵,就是袭人在王夫人面前告的谜。像这种扯淡的污蔑,我都懒得回答,从宝玉挨打到晴雯被撵,前后长达三年时间。袭人要是真想谋害晴雯,她要真是个奸诈的人,还能让晴雯在怡红院里待这么长时间,找就能在王夫人耳前下话把晴雯干掉。故而读红楼梦不要总把人想的太坏。

《红楼梦》又叫“金陵十二钗”,有正钗,副钗,又副钗;薛宝钗和林黛玉为正十二钗之冠,是并列的。那么副钗之冠是香菱,是否有并列的,未知。又副钗之冠是晴雯,很多读者深以为然,实际上又副钗之冠也是并列的,因为花袭人也是又副钗之冠。或许有些读者对此不理解,所以我要劝没看过脂批本的读者一定要看脂批,因为在“花解语”一回中,脂批说“自是又副十二钗之冠,故不得不补传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