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多栽花少栽刺,学会古诗这样说,让

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介绍5种现代俗语的“古诗版”。

01多栽花,少种刺

与人相处,尽量少挑刺,能帮忙就搭把手,因为风水轮流转,谁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需要人家帮忙。

这种和同随俗的为人处世态度,影响深远,记得小时候母亲也经常谆谆教诲。

后来读《随园诗话》,发现古人诗句里也有类似的话。

“湖南张少廷尉名璨,字岂石,紫髯伟貌,议论风生,能赤手捕盗…题所居云:

南轩北牖又东扉,

取次园林待我归。

当路莫栽荆棘草,

他年免挂子孙衣。“

南面的小屋,北面的窗户,东面的小门,都等着我从园林里归来。不要在路过的地方种上荆棘,省得他年挂坏子孙的衣裳。

点评:

助人为乐当然应该,但是什么事都睁只眼闭只眼,一味和稀泥也不可取。

罗曼·罗兰说:“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凡事有度,还是以不牺牲原则为好。

02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老手艺人带徒弟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倾囊传授,而是留一手绝活,省得断了生路。

现代职场中,不少老员工带新人也是“教人只教六七分”,提防自己失去竞争力。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流传久远的俗语,在古诗里有没有对应的版本?还真有。

《与韩子苍六首(其四)》

但识纲宗无实法,

为君拈却眼中尘。

鸳鸯绣出从教看,

莫把金针度与人。

后两句的意思是,把鸳鸯绣出来,别人怎么观赏都可以,但是千万不要把那根绣花的金针传给别人。

这首诗是北宋诗僧德洪所写,最后两句在金朝诗人元好问的诗句里也出现过,晚于德洪一百余年,无疑是借句。

点评:

为了保住饭碗,“授人以鱼”,却不“授人以渔”,也是迫于无奈,曹操杀歌女的教训太深刻啊!

03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电视剧《潜伏》里,沉迷情报交易,为自己牟取私利的中统特工谢若林有一句著名的台词:“你看看现在那些当官的人,嘴上全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

官场上那些台前冠冕党皇、台后大肆捞钱的潜规则,一不小心被揭露得淋漓尽致。

其实在唐朝诗人罗隐的诗里,也有类似的表达。

《赠无相禅师》

人人尽道事空王,

心里忙于市井忙。

惟有马当山上客,

死门生路两相忘。

每个人嘴上都说,要收起名利之心,虔诚敬事佛祖,但是心里的算盘打得很响,比市井的那些小商小贩还忙。只有马当山上潜心修行的高僧,才把生死荣辱忘得干干净净。

点评:

罗隐本人也是一个官迷,参加科考十多次都没考上,自称“十上不第”。

眼看在唐朝当官无望,55岁时才投靠吴越王钱镠,当过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官职。

所以这首诗也只能当笔墨游戏看待,当不得真。

倒是另一个和尚(灵澈)的名句可以转送给他:“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04鲜花插牛粪,白菜被猪拱

这两句大白话,想必不用解释了,看过《水浒传》的朋友,一定记得王婆对西门庆说的那句“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

晚明诗人谢在杭写过一首《佚题》:

痴汉偏骑俊马走,

巧妻常伴拙夫眠。

世间多少不平事,

不会作天莫作天。

点评:

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比谢在杭早了两百年,显然《水浒传》那两句话才是正版。

谢诗人大概受了什么刺激,才借用前人诗句泄愤,连老天爷都骂,难道是自己的“白菜”被猪拱了?

问题是,万一情敌也是这么想,才横刀夺爱呢?

05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这句话,在古诗里也有出处,出自元朝一位佚名诗人的作品。

《硃砂担滴水浮沤记》

休将奸狡昧神祇,

祸福如同烛影随。

善恶到头终有报,

只争来早与来迟。

头上三尺有神明,不要玩弄什么奸计阴谋,祸福就好像灯烛的影子一样随时跟着你。善良和邪恶到头来一定有报应,区别只在于早报还是晚报。

点评:

“行善,与其说是为了爱别人,不如说是为了尊敬自己。”

记住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这句话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