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衍华秋意深沉,烟台山下吹来一缕细细文学

天津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3528.html

冯衍华

秋分时节,仙境烟台变得愈加迷人。

天空高远澄澈,大海浩瀚碧蓝。吸一口空气,心都醉了。

叫醒的闹铃骤然响起时,我还在做着关于大海的蓝色的梦。我起床洗漱,今天不是去看海,而是去参加烟台分行文学社组织的读书分享会,到“樊登读书”书屋,沉入书籍的海洋里遨游。

书屋在美丽的烟台山下,那里有座冰心纪念馆。烟台是冰心“灵魂的故乡”,童年时冰心随父亲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时光。冰心纪念馆就坐落在烟台山上的一座英式小楼,冰心与烟台结下了深厚的情缘。7岁的冰心就读完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书,仅是她的阅读就激励和感染着每一位爱书者和读书者。把读书会选择在这里,便多了一份文气。

书屋藏于小巷深处,偏于一隅,是一座古旧的二层小楼,若不是门楣上那块“读书点亮生活”的匾额,或许你会以为它是座普通的农家老屋。它宁静而朴实,置身期间,倏然间把外界的都市繁华,以及来自大自然的和人世间的一切喧嚣都屏蔽了。

书和读书人需要这份宁静。

为了读书会,晓燕主任、铁映和艺凡她们已是忙碌筹备了许久,似妆扮一位待嫁的漂亮新娘,从头饰到穿戴,点点滴滴,唯恐有遗漏。晓燕是分行工会副主席,是个员工文化活动的热心人。“去年以来,我们遵照省行党委关心关爱员工要求,努力为员工搭建各类文化活动平台,先后组建成立了文学社、朗诵协会、书法、美术、瑜伽、登山健步走……”她的语速快,正像她的做事爽快干练,一口气说出十几个员工文化协会,如数家珍。我是上午才看了他们这次活动方案的,内容充实完整,策划有创意,便于执行,从中我能想象她熬夜写作方案的场景。

“我们主席这段时间可忙了。”铁映插话道。铁映是金融界的知名作家,已出版四部长篇小说,只是忙于工作,她说十年未动笔了。然而,她却始终没有放下读书。我喜欢她小说的叙述语言,有天分,她还年轻,我相信她定会有更好更多的作品问世。

今天分享会的主讲是《金融文坛》编辑部副主任辛希孟老师,他是莱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首届研修班学员。已在全国各级报刊、网站发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随笔余万字。还特邀了《金融文坛》编辑部烟台站马素平主任,素平是山东著名金融作家,齐鲁晚报“青未了”签约作家,她的散文随笔已在全国、省级多次荣获一等奖,她还是齐鲁壹点号专栏“海岛寻梦”的主编。我称呼她素平姐。与她约定的时间已过了半小时还未到,我正疑惑,她打过电话来。原来她听说我来了烟台,专程去糕点铺弄来一大提盒“口福乐”烟台特色糕点。我乐呵呵笑着接过来,说:“我真好口福。”素平姐说:“在这个美丽的秋天,我们能共享读书的快乐,才是真好福气。”

我们谈笑着,在晓燕主席、铁映、艺凡的安排下,乘大巴来到书屋。

踏着木楼梯蹬上二楼,是读书会场,几十把座椅已坐满了文学社的朋友。我看到在今天这种文化环境下,在当今银行工作日趋繁忙和艰难的背景下,还有这么多年轻朋友喜欢读书,爱好文学,让我无比欣喜。我时常想,我们为什么爱好文学,我的理解是一个字“美”。文学能认识美,发现美,鉴赏美,享受美和创造美。我的这些年轻的同事都是爱美和追求美的人。

行领导对我说,他们不仅爱好读书,工作上也是行家里手,在行里,都是各个岗位上的顶梁柱。

我想,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书香的人,生活和工作中必是快乐的。

我环视书屋,东西两面墙原木色的书橱里摆满了书籍。随手翻阅一册,是木心散文集《素履之往》,我看到一套精装版《冰心文集》摆在书橱的正中,整座小楼散发着幽幽墨香。这时候,我才意识到,整日忙于琐碎事务,已是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读书会似一缕春风轻轻拂过我的心灵深处,这种细细浅浅的文学之风,让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种喜悦,如夏日盛开的莲花,这是来自心灵的愉悦和美。

分享会在杨行长的致辞中开始,杨行长工于古典诗词,几乎每日一首绝句,爱诗之人才有诗意的情怀和生活。他是用诗词来记录工作和生活,更是由此提升自己。他的致辞热情洋溢,充满激情和诗意,激人奋进。钱穆曾说:“文学的意义,在于发现更高的人生。”从心灵中萌发的唯美诗句,才会抚慰人们的心灵。

接下来是辛老师的讲座,他从“多读、多写、多想、多改”四方面娓娓道来,从读写中谈他的写作经验。他说起了从少年时读过的书,说起读书的无限欢乐。他读曲波的《林海雪原》,读冯德英的“三花”。书读的多了,自然培养成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开始写,由读者成为作者。正是在读的过程中,学习他人的语言、结构、故事,从模仿开始有了自己的作品。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也是一个快乐的阅读之旅。著名作家毕淑敏说:“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中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地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且永不磨损。”人生,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说到写,让所有聆听者感动的是,辛老师从年开始写日记,四十多年从未间断,写下余万字。正是这样的坚持,才有了后来万字的作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只有锲而不舍的坚持,才能把“冷板凳”坐热。

写作是有话要说,要向人倾诉。有位作家说:写作不是为了出一本书,而是为了表达一种感动。结合自己的创作,之所以写作《涅槃》和《工会主席》,就是有太多让我感动的人和事,不吐不快。对于写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写作可以随时提醒我们,我们的存在。写作就是我存在的理由。雷.布雷德伯在《写作禅机》里写道:“尽管写作并不能让我们免于战争、贫困、嫉妒、贪婪、衰落或者死亡这种种我们希望避免的一切,但却能够让我们从中重获新生。”

辛老师谈到多想,说,不但读书时想,闲暇时也要想。只有在想的过程中解决“三观”问题,才能确定自己的文学观。对多改,他说得比较多。今年他在《山东文学》发表的金融题材的短篇小说《眺望》,年就写作完成,当时是个4万字的中篇,题目《天堂之路》。他没有急于发表,不断修改,从结构、人物故事设置到题目,千锤百炼,压缩至1.8万字,一经发表便得到了文学界的好评。

讲到这里,我为他续水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他的脸上流露的是一种自豪和文学的坚定。原本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延长至两个多小时。在整个聆听中,我仿佛看到了眼前有一位和蔼慈祥的长者,那种人生和生活态度的满足与快乐及自信与超然。

人生有梦想,并为之而奋斗是快乐的。我想,人生无法从头再来,但文学可以让我们再活一遍。

读书会进入互动环节,大家从读与写的困惑提出问题。辛老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给与了一一解答。祖屹主任对整个分享会进行了总结并分享他感悟。他以朗诵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作结。他多才多艺,能文能武,是一位生活的强者。

00:56

这是一场文学的盛宴,魅力来自给你心灵以垂直打击的思想力量。

有人会说,读书有什么用?的确,读书未必是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但它是心灵的抚慰。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不会记得自己读过哪些书,但是,那些读过的书,读过的故事,都或多或少的都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它会浸染你的气质学养,就像一颗种子,会在你的身体里慢慢发芽长大,不断提升你的认知,打开你的视野。会使你看到和认识真善美,区分假丑恶。会给你前行的力量和智慧。

作者简介:冯衍华年10月生于淄博博山,山东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淄博柳泉诗词协会理事。中国金融作家协会首届“德艺双馨”作家称号获得者。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金融文坛》《中国金融文学》《精短小说》《当代散文》《散文百家》等期刊。先后与其兄冯延伟出版散文集《春天的梦》《古窑韵事》两部,著有长篇小说《涅槃》《工会主席》两部,中短篇小说集《铁算盘》一部。其中:《古窑韵事》获-年度淄博市优秀文学奖。《涅槃》获聚焦工行全国金融文学大赛金奖、第二届中国金融文学奖。年入选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工人出版社首届新时代工业文学出版资助项目。《工会主席》获中国金融文学新作奖,淄博市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奖,被中华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指定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配送图书,中国工商银行全行读书活动推荐百部图书。散文多次在全国、省级获奖。现供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