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梁山五虎上将之一,斗鲁达战杨

世人皆知三国有“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人人皆为“万人敌”;后世水泊梁山也有“五虎”,分别为“大刀”关胜、“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双鞭将”呼延灼、“双枪将”董平。到中期,梁山将跟随“呼保义”宋江为国出力,征辽兵、平田虎、灭王庆,大小征杀数十战,梁山好汉显得威风凛凛,锐不可当;也不知是对手太弱,还是梁山好汉太猛,将竟无一人折损。可到了后期征讨“方腊”,将却仅剩下27人幸存,其中“五虎上将”也多丧命于战场,仅存一员“虎将”——呼延灼。

“呼延灼”祖上本是名将呼延赞,手中一对钢鞭有万夫不当之勇,本是朝中大臣,世之虎将;后投靠梁山,位列天罡星第八位,上应“天威星”。书中描述“这呼延灼却是冲天角铁幞头,销金黄罗抹额,七星打钉皂罗袍,乌油对嵌铠甲,骑一匹御赐踢雪乌骓,使两条水磨八棱钢鞭,左手的重十二斤,右手重十三斤。真个是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就连皇帝见了他的相貌也是赞不绝口,竟然不问武力如何就先御赐了一匹宝马“踢雪乌骓”;古人多以“相由心生”为根据,可见呼延灼满身的英雄气,那么他的武力究竟如何呢?

呼延灼有一套“拐子连环马”的军阵,曾一度杀的梁山好汉束手无策;若不是“钩镰枪”徐宁出现,想来梁山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暂且放下排兵布阵,单说“呼延灼”的个人武功,在《水浒传》中他曾数次与梁山好汉交手,而且个个都是超一流的狠角色。“呼延灼”交手的第一人就是威名赫赫的鲁智深,两人一个马上,一个马下,竟然斗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败”;之后又来了一个“青面兽”杨志,也是马下的猛将,两人又斗了四五十回合,仍旧是不分胜负。

公正的说,“呼延灼”与这两人交手是很吃亏的,暂且不说“车轮战”,仅“一个马上,两个马下”就极不公平。古代马上将军,一般都使用长兵器,这样借着战马奔驰的力量可以在战场上尽得先机;可是“呼延灼”的兵器是一对钢鞭,兵器本就短,又是在马上。“呼延灼”想要打到步将就必须要在马上弯腰向下击打,如果身体灵活度稍稍不够,恐怕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况且“花和尚”一条铁禅杖62斤重,还曾“倒拔垂杨柳”,足见鲁智深是一员力量型的猛将。

可再看呼延灼,武器是一对“雌雄虎眼鞭”,雌鞭12斤,雄鞭13斤,这两条钢鞭加起来的重量才勉强是“鲁智深”兵器重量的一半;武器重量的差距导致的后果就是“呼延灼”绝不敢跟鲁智深拼力量,那就只能拼身体的灵活度和真功夫。这样“不公平”的打斗,呼延灼尚能与鲁智深打个平手,足证其功夫了得;更何况还有另一个猛将“杨志”呢。虽然书中说“呼延灼卖了个破绽,拨马回营”,但这并不代表他“输”了;恰恰相反,能在马上与两员梁山有名的上将(还是步下猛将)打个平手,反倒更显示出他的武功之高,后来“呼延灼”位列五虎上将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身为大将者,必须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呼延灼在伏击高俅时,就曾用“枪”与韩存保恶斗;最后两人斗得兵器、军马全失,互相扭住衣甲厮打;从这里看,呼延灼颇有三国名将“许褚”之勇,而且他的“忠勇”也与许褚相似。在《说岳全传》中,“呼延灼”再次出场,但此时他已是年纪高迈,而且手中无兵无权;尽管如此,为了国家大义,他毅然跨马挥鞭阻挡数万金兵。就连金国四太子“金兀术”对年老的呼延灼也是赞不绝口“他果是英雄。他若少年时,不是他的对手!”;尽管“呼延灼”已是年老体衰,但仍能与金兀术大战三十回合,终因马失前蹄被“金兀术”趁机斩杀。

或许梁山好汉只是草莽之夫,或许“呼延灼”未必能超过三国“许褚”;可是论国家大义,“呼延灼”之忠勇绝不次于许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