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野花他偏要采,红楼天子宋徽宗为

仅从历史的角度解答这个问题,恐怕还真的不好找史料来证实“红楼天子”喜欢宫外的野花女子。但是,若从“文史”的角度,采信野史、传闻,倒还可以证明“红楼天子”宋徽宗不满足三宫六院的“家花”,更爱李师师这样的“野花”。

那么,宋徽宗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红楼天子”,他到底爱没爱过宫墙之外的“野花”呢?

“红楼天子”是怎么回事

《宋史·徽宗本纪》中,多处记载宋徽宗“出宫女”的事情,也就是宋徽宗把宫女放出了皇宫。从登基到政和七年间,总共“出宫女”十三次,名宫女被放出了皇宫。

“出宫女”这事,历来都被作为皇帝的德绩。当然,对于宋徽宗而言,“出宫女”这事似乎也可以佐证他的好色,频繁的选美以满足其声色。大臣章惇曾经说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其中的“轻佻”,大概就含有好声色之意吧。

脱脱在评价宋徽宗时,说过这样一番话:“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资,济其骄奢淫佚之志。溺信虚无,崇饰游观,困竭民力”。

同时,脱脱在《徽宗本纪》的最后,来了这样一句总评:自古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者,徽宗甚焉。

蔡京投宋徽宗“轻佻”之所好,怂恿其骄奢淫逸,可谓变本加厉的纵情声色了。所以,“徽宗盛焉”。

原本,端王赵佶就是个艺术家,做了皇帝,更是在艺术方面有更便利的条件。对于一个皇帝而言,不务政事,专注于棋琴书画,大兴花石纲事,误国误民。其中,必然有声色之事。

但是,以此把宋徽宗称为“红楼天子”,历史上似乎还没有这样说过宋徽宗。

“红楼”一词,恐怕是后来才含有骄纵声色之义的。北宋时期的皇宫长什么样,是不是如现在的紫禁城那样,一色的红墙呢?即便是红墙建筑而称皇宫为“红楼”,那“红楼天子”就不是宋徽宗一人的专属了。

按照题意理解,把宋徽宗称作“青楼天子”,大概更为准确。

宋徽宗爱“野花”出处在哪里

南宋时期,有一部笔记体野史,叫做《大宋宣和遗事》,其中,就“记载”了宋徽宗与京师名妓李师师的故事。

这段故事发生在宣和七年(书中时间有点乱)的时候,高俅、杨戬怂恿宋徽宗微服私访,到汴京城最繁华的金环巷“恣观市廛风景”。

君臣三人来到“周秀茶坊”前,忽然听到里头传来一声咳嗽,宋徽宗往里一看,见到了一位绝色女子。这位女子不是别人,就是“两京诗酒客,烟花帐子头,京师上亭行首,姓李名做师师”。

宋徽宗不由自主的进了周秀茶坊,很巧妙的告诉李师师,他就是当今天子。从此,宋徽宗便与“京师角妓”李师师开始了一段荒诞的爱情传奇。

后来,宋徽宗还封赏了师师的丈夫贾奕,茶坊老板则做了四洲茶提举。很多大臣看不下去道君皇帝如此折腾,便开始劝谏。宋徽宗置若罔闻,干脆把李师师接进皇宫,赐凤冠霞帔,封为李明妃。

《大宋宣和遗事》是不是最早讲述这段传奇的“史料”,李师师是不是真的被封为李明妃,正史中并没有提供相应的支持材料。

在其他关于宋徽宗与李师师的传闻中,还涉及到大词人周邦彦。说的是周邦彦是个风流词人,早就与李师师有不尴不尬的关系。宋徽宗初遇李师师的时候,周邦彦正在与李师师诗词传情。宋徽宗发现周邦彦与李师师的关系后,立即就把他谪贬了。

我认为,宋徽宗与李师师之间,没周邦彦什么事。宣和三年(年)时,周邦彦就死在了“南京(北宋时的商丘)”。而《大宋宣和遗事》中,宋徽宗巧逢李师师,则到了宣和六年的时候。

所以,我认为,宋徽宗爱上“野花”李师师,最早的出处应当就是《大宋宣和遗事》。周邦彦的故事,大概是后来根据其爱写“淫词艳曲”而附会的吧。

这件事,施耐庵可以从旁佐证。

“水浒传”中的宋徽宗爱野花是“与民同乐”

我说的不是是施耐庵的《水浒传》,而是续书《征四寇》。

《征四寇》中,确实也写了宋徽宗爱上“野花”李师师,编造了一段宋江向这个风流皇帝乞求招安的故事。

这段故事写得很精彩,把京师名妓与宋徽宗爱野花的传奇渲染得活灵活现,应当是续书中写得最好的章节。但是,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大宋宣和遗事》的翻版。只不过,是从“宋江”的视角,讲述了宋徽宗与李师师的偶遇。

上面介绍了《大宋宣和遗事》中,宋徽宗游金环巷遇到了李师师。《征四寇》中,则是宋江进京看元宵灯火,与柴进、戴宗、燕青到茶坊喝茶,打听到了“东京上厅行首”,角妓李师师。

这段续书很巧妙的采用了《水浒传》的蓝本故事,不露声色的反转了施耐庵的原意,把宋江写成了一个乞求招安的投降派。而且,为这样一个爱上“野花”的宋徽宗涂脂抹粉。与一个角妓偷情的荒淫无道的皇帝,竟然被写得十分的通情达理,体恤下民,理解他们的苦衷,大发慈悲之心,赦免了梁山“贼寇”。

在“水浒传”中,宋徽宗哪里是“爱野花”,分明就是体恤民情,“与民同乐”呢。

续书这样写,也是反转了《大宋宣和遗事》的“记载”。

这部笔记体野史说,宋徽宗久居深宫内苑,忽然得知小民竟然比自己还快活,“欲出观市廛景致”。《大宋宣和遗事》极写宋徽宗荒淫无度,在与李师师丈夫贾奕争风吃醋时丑态百出,到了续书作者笔下,竟然这也成了宋徽宗的一大“美德”。梁山好汉竟然要向这样一个皇帝乞求招安,施耐庵的《水浒传》的“三观”被毁坏殆尽。

《水浒传》是绝对反宋徽宗的,书中都把他写成了“皇狗”,被鲁智深吃掉了一半,又怎么会为这个荒淫皇帝说好话呢?

那么,在《水浒传》中,是不是也有宋徽宗找“野花”的故事呢?当然有。

《水浒传》中宋徽宗爱“野花”的暗喻

先来看一小段《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再来看看《水浒传》中宋徽宗爱“野花”的暗喻。

这部主要记载北宋都城的笔记体史料,是北宋遗民孟元老写的,其中记述的北宋时期汴梁风土人情以及民俗,也是《水浒传》的重要素材。《水浒传》中宋徽宗“爱野花”的隐喻,取材于《东京梦华录》中的这段记载:

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张廷叟、孟子书主张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嘌唱弟子张七七、王京奴、左小四、安娘、毛团等。

在《水浒传》中,施耐庵写了好几个这样的“角妓”,但是,准确的说,施耐庵写的是“角伎”。

比如,金翠莲、阎婆惜、白秀英这三人,便都是来自东京的“角伎”。而阎婆惜,显然就出自《东京梦华录》中的徐婆惜。

从《水浒传》的这几个“角伎”情况看,除了白秀英外,金翠莲、阎婆惜都是由“王婆”保媒,先后做了郑屠、赵员外和宋江的“外宅”。

《水浒传》的“王婆”大有隐喻,说的就是北宋的两个干预皇位传承的太后。而赵员外隐喻的就是宋徽宗,宋江则以“宋三郎”、“孝义黑三郎”这样的绰号,隐喻了宋徽宗是在太后的干预下,以“端王仁孝”而做了皇帝。

林冲与陆虞侯在“樊楼”饮酒,这个“樊楼”便与《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樊楼”是一个去处:

樊楼乃是丰乐楼之异名,上有御座,徽宗时与师师宴饮于此,士民皆不敢登楼。

因而,《水浒传》中,施耐庵通过这些隐写,极其巧妙的利用了《大宋宣和遗事》的素材,写了一个荒淫无度的宋徽宗。

尾声:李师师去哪儿了

宋徽宗爱找“野花”,是因为他就是一个亡国皇帝,这一点,脱脱早就交代得非常清楚了。历史上,所有的“红楼天子”几乎都是声色犬马的皇帝,而宋徽宗尤甚。正因为此,才衍生出宋徽宗与李师师的无耻传奇。由此,称宋徽宗为“青楼天子”更为准确。

《大宋宣和遗事》交代了李师师的下落,是这样说的:金兵南进,朝野震动,万民拦路伏阙陈言,谴责“六贼”专以淫佚蛊惑徽宗。于是,宋徽宗:

追咎蔡京等迎逢谀佞之失,将李明妃废为庶人;在后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

是不是这么回事,那就真的要问历史领域的专家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