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故事好汉大破檀州,没羽箭神技力压三虎

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乐闲言聊今古,今天跟大家说说《水浒》,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跟另外三部小说相比,直观上给人感觉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小说版本众多,虽然《红楼梦》的后续内容也算五花八门,但整体而言,高鹗的续作也被普遍认可,但《水浒》就不一样了,七十回本、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已经让很多刚开始接触这部书的人有些不明就里了,更不用说还有所谓的《古本水浒传》等争议作品。这就不像《三国演义》的一百二十回和《西游记》的一百回那么简单明了。当然,水浒传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少不了金圣叹的“腰斩之劳”,而前七十回也确实更符合《水浒》的主题与特点,所以很多人即使相信包含征方腊的百回本是小说一脉相承的部分,也不相信打田虎王庆这二十回内容出自原作者笔下。的确,这一部分从文笔上看,比不了前七十回,从内容上看,更不合逻辑,三次大战下来,一百单八将全须全尾,怎么一打方腊就死那么多?

在老乐个人看来,这二十回也更像是后来的民间评书话本艺人增补进去的,因为这一部分,有着明显的评书“袍带书”的特点,而严格地说,《水浒》之前的七十回,更像是以侠义精神为主的“短打书”,所以两者对比再结合,的确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但即便如此,这二十回在民间却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原因很简单,对于所谓的专家学者而言,他们研究的是门道。可是对于我们这些最普遍的读者而言,我们看的是热闹,所以在无数行家眼中认定是舍本逐末,浪费作者心血的“无聊武评”,却是绝大多数书迷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而水浒的武评系统,最大的基础正是这最不被看好的“二十回”。故此,在行家眼中看来,只有无聊无趣的好汉打斗内容充斥在这二十回当中,当然很“不水浒”,可是在水浒迷眼中,这二十回,精彩着呢。而在这二十回之前的征辽内容,算是百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的自然过渡,所以相对而言,还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

从梁山好汉征辽的第一阵开始,一个本领特殊的大将就开始大显风头了,此人就是没羽箭张清。按照书中设定,张清武力一般,不仅不可能位列五虎将行列,甚至在八骠骑当中,都是排名倒数的,但他却可以仗着一招鲜,吃遍天。这一招鲜就是飞石绝技,他这远程狙击输出,比起梁山第一弓小李广花荣,更有杀伤力。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张弓搭箭再瞄准,这一系列动作是是需要时间准备的,但张清打飞石就快得多,伸手摸石子,看准就扔,效率明显比射箭更高。因此,在梁山大军刚刚抵达战场,准备攻克辽军前沿阵地檀州的时候,没羽箭的风头就盖过了所有人。檀州的第一道关口就是密云县,守将阿里奇勇猛异常,面对如此敌人,梁山五虎将以及最强的玉麒麟卢俊义当然都可以战胜他。

但小说的逻辑,是不可能一上来就用王牌的,因此,只能派出位列八骠骑,实力在梁山大将中属于上中等水平,一百多好汉中,勇武肯定算是前三十,甚至是前二十档次的金枪手徐宁,结果二人大战三十回合左右,徐宁败了。阿里奇得意洋洋,紧追不舍,这时,没羽箭一石子打中阿里奇左眼,敌将一声惨叫,翻身落于马下。而后小李广花荣、豹子头林冲、霹雳火秦明和急先锋索超四员大将才一齐杀出,抢下阿里奇的马匹兵刃,活擒这名俘虏,而后,宋军指挥大军猛冲,轻松攻下密云县。在密云安营扎寨后,宋江论功行赏,为这次旗开得胜立下头功的,就是张清,因此,阿里奇的出白梨花枪和银鬃拳花马全都作为战利品,赏赐给了没羽箭。第一战就立下大功,收得名枪骏马的飞石神将,在接下来的战争中继续立功,不仅把金枪手徐宁比了下去,连五虎大将中的三位,都没有张清露脸。

因为大军必然要兵临檀州城下的,攻城之前,张清一石子打中了守在城上的檀州主将洞仙侍郎的耳朵,直接给了辽军一个下马威,立下第二功。而后在攻城战开始后,洞仙侍郎在死守之余,不忘搬请救兵,辽国两位皇族小将耶律国珍和耶律国宝率队驰援。宋江立刻派出大刀关胜、双枪将董平和豹子头林冲三大虎将,以及没羽箭张清这个手风极顺的“吉祥物”前去狙击,等到两军碰面后,争强好胜的董平一马当先,跟耶律国珍大战五十余回合,用自己的双枪绝技破了对手的单枪,挑敌将于马下,耶律国宝当然要为哥哥报仇,立即杀出,张清便主动迎敌,两人两马相隔十来丈远的时候,耶律国宝看张清并没有拧抢在手,他还在纳闷的功夫,张清就扬手一石子,直接打在他脸上,耶律国宝就这样坠马,而后关胜和林冲才拍马赶到,以虎入群羊之势,大破辽国援军。这样一看,张清的胜利明显要比身为五虎将的董平轻松许多,更不用说还没机会动手的关胜和林冲了。

凭借着没羽箭张清力压董平、关胜和林冲三大虎将的飞石神技,连打阿里奇、洞仙侍郎和耶律国宝立下的三件大功,梁山军士气高涨,大破檀州,狂扫辽军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这样的故事,自然也让人读罢之后感到酣畅淋漓,可以大声喝彩,但也正是因此,这些故事,也的确不太像《水浒》的主线内容,更与《水浒》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不搭调。可是,全部否定这些故事的价值,也是有失公允的,因为梁山好汉的悲剧之所以深入人心,不正是建立在众位英雄实力超强的基础上吗?通俗点说,如果梁山好汉没有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气魄,他们最终遭遇不幸结局后,又有多少人会为之动容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本文中的阿里奇和耶律国珍都比较厉害了,但他们的败亡,谁会关心?可见这也是可以让《水浒》取得成功的重要组成,盲目地厚此薄彼,也未必是《水浒》的正确打开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