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字:贴着走。老老实实一板一眼,什么样的出身经历与性格,就会有什么样的特性,不会有美化和丑化,不会有惊喜,不会有突兀,不会有突如其来的超脱,好汉,谁在哪个时候,该有什么样的行为逻辑,不是作者决定的,作者只是个记录者,被人物牵着笔端去走,他没有改变人物角色选择的权利——这就是写实。作者有置入权——可以让谁在哪里碰见谁。武松好吹牛,鲁达好面子,宋江好名声,卢俊义法场上吓尿石秀却非常凶悍,都是人物出身性格所决定的特性,所谓贴,即照着人物的心理轨迹演化去写下剧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又几乎不会去刻画人物心理,只让读者自己深刻理解人物:宋江为何上山前仁厚上山后凶狠。武松为何上山前想招安上山后反对。张顺为何死跟宋江李俊想走?鲁智深为何最后心灰意冷。水浒传的所有人都是活生生的人类,各有他们的选择:当作者基于这样的基础去描绘,为何宋江成为梁山老大而不是晁盖,为何选择招安而不是拼命,就都是必然结果了。
ps:关于作者是否进去“贴着走”的状态,有一个例子之前提过,就是宋江上了梁山后,有天突然问了句之前被俘虏的黄安他人呢?作者为何“记录”下宋江这句话?因为那时的宋江已经开始考虑招安,他需要吸收朝廷降将,所以自然会想起黄团练——如果他还活着,宋江必然把他放出来当头领。不是说作者写宋江这句不经意间的话,有什么特别用意,只是它不经意间让读者发觉,作者的笔端确实跟着宋江在记录了。
丰韵键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