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痴水浒迷,迷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明代万历年间的思想家李贽批点的《水浒传》版本很有名。《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也是现在通行一百回本的基础。李贽在批点《水浒传》的过程中,出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李贽认识一个和尚,法号叫常志,出家之前就是给人抄书的,写得一手好字。李贽很赏识他,就让他给自己抄写《水浒传》以便评点。常志一边抄一边读《水浒传》,就深深地迷上了书里的内容,不仅废寝忘食地抄录,还经常和李贽讨论观点。他在书中最喜欢的,就是和他同为和尚的鲁智深。李贽对鲁智深是十分推崇的,他怎么评价?“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试问有谁当得起这八个至高无上的大词?当然,常志也深以为然,可是他读书并不是很懂得思考,也不太用脑去理解李贽为什么给鲁智深这么高的评价。李贽说鲁智深“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不吃狗肉的五台山长老们相比而言就很迂腐,于是常志就只记住了其中的“吃肉”。他就只看到了鲁智深喝酒吃肉,抱打不平,“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他认为只有这么做才是“仁智勇”,才能“成佛”,并依照他自己的信念修行下去。这种“修行”的结果就是越修越痴,越修越怪。他完全把自己当成鲁智深的化身,行事作风处处模仿鲁智深,恨不得马上去找一个“镇关西”、“小霸王”去揍上一顿,以显示自己的修行成果。可是镇关西、小霸王都是书里塑造的人物,现实中哪里去找,现实中只有无数和他一样的芸芸众生罢了。因为行事不修边幅,常志经常和别人发生冲突,一有口角,就嚷嚷着要放火烧了对方的房子,还真的回家去搬柴火。这大概是在模仿鲁智深火烧瓦罐寺了。幸好被李贽发现,及时阻止,不然他可能真干得出来。李贽见他做事离谱,就劝他不要入戏太深,结果他却说:“李老子比智真长老差远了,智真长老容得下鲁智深,李老子却容不下我!”他不听劝,李贽三番五次告诫也没用,反倒是他一再找事,每每与人口角,动辄大叫:“你有几颗头?”事主于是找上门来兴师问罪,李贽只得一而再再而三地赔不是。久而久之,常志和尚成天在外闹事,抄书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李贽看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就把常志辞退了。没想到这常志和尚真的以为自己就是鲁智深,自己行走江湖去了。水泊梁山的梦已远,笑傲江湖的曲未终,可怜他一个小小书吏出身的人,没有半点别的本事,心高气傲,又不愿寄人篱下给人抄书,最后真如孔乙己那样,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终究没能如他梦想中像鲁智深那样“成佛”。真是不可与痴人说梦。对于这样缺乏阅历,思想偏激的人,给他过多的幻想,是会把他引向绝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