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武松打一头虎得1000贯赏

引言在《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碗酒下肚后便将景阳冈上胡作非为的“大虫”处理掉了,可以说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水浒传》中的经典了,同时通过打虎这件事也能让人们看到武松身上一些人物特点,他行事果断、有勇有谋,着实不负“行者”之名。在景阳冈打虎之后,武松除了收获了极高的人气和威望后,还得到了一大笔赏金,这些钱来自当地衙门给予他的犒赏,演义里武松得到了贯钱并且最后全部送给当地之前饱受“大虫”之害的猎户们,那么有人就要问了,贯钱在北宋究竟是多少数目呢。01在北宋,商品经济的巨大发展带动了社会的繁荣。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不缺钱的朝代,朝廷鼓励商业贸易以获得更大的利润。贯钱其实真不算小数目,“贯”是古代常用的计数单位,一般1贯等于文铜钱,但是情况也并非完全如此,武松所处的年代1贯大致为文钱,贯也就是77万文铜钱。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作为古代商品交易的媒介,铜钱的多少直接可以与黄金白银做对比。这种换算比在史书中有记载,而在《水浒传》中贯铜钱借用的正是北宋中后期的商品换算比,即1:的方法。不同于明清时代的经济制度,宋朝一直执行的是“铜本位”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铜钱才是市场交易的基础货币,相比于真金白银,铜钱更轻快,便于携带并且适合日常的小宗货物交易,而真金白银一方面由于其本身价值浮动较大,另一方面非常不适合随身大量携带,通常黄金白银等用于大宗货物交易,所以铜钱在市场流通上占有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黄金白银不能用于日常交易。事实上,北宋建立之时,一两白银可以交换一贯铜钱,到了末年,一两银子可以交换两贯钱,南宋时期,这一数目为三贯钱。02当然武松所处的年代正值北宋国家动乱,政权行将就木之时,手中的贯铜钱大致等于两白银,两银子听起来似乎很多,但是根据北宋的称量方法,一两白银大约40克左右,而两自然也就是20千克白银了,对比下今天市场交易的价格,20千克白银那可真不得了,如果不考虑金属纯度和市场波动的话,放在今天那就是妥妥的40万!可想而知,武松打虎所得官方报酬真不是一般人能够短时间内消费得起的,也从侧面看出“大虫”对于当地治安造成的影响有多巨大。以上是将铜钱以银价进行计算的,如果换算为黄金的话那又有很大的不同了。由于北宋黄金白银并非交易的主要货币,所以金银的兑换比本身就存在很大的波动,比例最高时一两黄金可以兑换十三两白银,这一数目在不同时期基本维持在十两左右。如果以1两黄金等于10两白银来计算,那么贯铜钱等于两白银等于50两黄金。两下对比,是不是马上对贯铜钱又有了新的看法和理解了?即便如此,纸面上的公式计算还是比较刻板,虽然无限接近于实际情况但仍然有误差,购买力显然就是影响购买力的一大主要因素,以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米来做对比,宋朝一石大米大致斤左右,1贯铜钱能买斤大米,贯铜钱能够买到的大米则是惊人的12万斤大米。这已经足够一户人家吃很多年了。结语虽然我们已经很难确切地了解千年前古人的计价方式,但是通过对比和换算我们能够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市场交易比,武松打虎所得贯铜钱无论从北宋时期银价和金价的换算比例来看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当然这也确实能够让人看出北宋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从景阳冈当地猎户所处的贫苦环境来说,武松此举确实值得称赞,受制于特定历史时期和小说演义里的影响,其实我们不可能完全计算出准确的数字,武松打虎成为一段佳话,然而他乐善好施的义举却不是贯铜钱可以衡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3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