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初读《水浒传》,宋江招安,气得我摔卷而走!年纪长一些,再读《水浒传》,一百单八将,除却鲁达,竟再无好人!人过中年,续读《水浒传》,滋味又不相同!听得明晖老师讲《水浒传》,拨云去雾,心窍顿开,灵光乍现,遂写此文!为什么要招安?因为只有招安一条路可以走!笔者认为,摆在梁山面前有三条路!一曰,当个草头王,维持现状。二曰,校仿方腊,举旗造反。三曰,被朝廷招安。第一个选项,维持现状,首先被排除!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卢俊义、呼延绰、秦明、孙立等一大票兄弟是怎么上的梁山,这群兄弟是被算计上的梁山!如果要维持现状,何必逼这些人上梁山呢?此其一。其二,梁山队伍逐渐壮大,由山大王过渡向军事集团。单纯的劫掠,是无法长时间支撑一个军事集团的钱粮开销。八百里水泊的物产,非战时,或能暂时支应。一旦和朝廷开战,旷日持久,梁山并无补充,物资消耗殆尽之时,就是灭亡之日。反观朝廷以全国对一隅,只要朝廷决心下定,剿灭梁山只是时间问题。第二个选项,举旗造反,看似英明,实则无成功的可能!造反,首先要有群众基础,宋朝的百姓日子过得虽苦,但尚能温饱,能得温饱,就不会铤而走险。此其一。其二,民心在朝廷,不在梁山。宋朝工商业繁荣,朝廷征商税,对农民的盘剥相对减少,同时优待士大夫。历史上南宋崖山败亡,十万余军民跳海殉葬,可见赵宋皇室的声望。其三,梁山内部的声音不统一。同是被逼上梁山,真正有造反心思和准备的又有几人?如果有选择的机会,卢俊义会选择梁山二寨主?还是大名府的士绅?真正能“铁下心来”的李逵之流,即是少数派,更无谋略。宋江如宣布举旗造反,梁山立即陷入分裂的危机。前两条路走不通,就只能走最后一条路了!招安!招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兔死狗烹!吴用自尽之前,我料想必有一段心灵独白:“众位兄弟,我算计了所有可能,这是最接近成功的可能。吴用一死全兄弟情谊,无悔!愿来世,气运在兄弟们一方!”一家之言,幼稚之处,诸位见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