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可谓家喻户晓,但是您真的熟悉和了解这部书吗?今天就来和大家说一说书中作战所用主要兵器最常被读者搞错的十大人物。
铁笛仙马麟马麟原为黄门山四杰之一,梁山大聚义后为马军十六小彪将之一,整体笔墨不多,不过祝家庄一战和扈三娘打得不分胜负倒是让人眼前一亮。其实这倒不是说马麟多强,而是扈三娘被很多人高估了。诚然她可以虐打王英,但是从数合被林冲生擒,胜彭玘需要使用绳索,以及与欧鹏战平看,扈三娘也不过是十六小彪将中游的水准。
有意思的是多数人都记得扈三娘使双刀,却不知道马麟的武器同样是双刀,这或许就是美女的优待和龙套的悲哀吧。
智多星吴用吴用是个人最讨厌的人物之一,一个穷酸教书匠摇身一变成了强盗堆里的智囊,便整日拿着个破扇子摇来晃去,自以为是诸葛武侯在世,让人可发一笑。
不过与传统印象中的文人不同,吴用其实是会些武艺的。在刘唐和雷横大打出手时,曾以铜链为兵器将二人隔开,不过似乎只展现过这么一次,被人遗忘也在所难免。
混世魔王樊瑞樊瑞可谓武道双修,作为昔日芒砀山的大当家,曾喊出踏平梁山的口号,一来是因为芒砀山有三千人马,是梁山之外最大的山头。二来便是樊瑞实力强横,再加上两个强力辅助项充和李衮,所以有了这样的底气。
不过很多朋友或许不知道,樊瑞有双武器,武斗有流星锤,做法有混世魔王宝剑。在大破史进时曾执双兵器登场,十分拉风。
操刀鬼曹正曹正的“庖丁解牛术”神乎其神,在这一领域堪称大宋第一人,不过也因此很容易被人忽视他的武艺。不过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徒弟又岂会是泛泛之辈?在杨志吃白食耍无赖时,曹正怒而对其出手,二人战了一二十合不分胜负,一度激得杨志生出杀心。要知道,杨志基本可以算作梁山最接近五虎的存在,能与其打到这种程度已经很难得了。
同样,由于是厨子,所以不少朋友认为他的武器是菜刀,呃……其实哪有人用菜刀与人作战的,毕竟这不是武侠小说。在斗杨志时,曹正使的是一条杆棒枪,后来上了战场曾用过杆棒。其实这就合理多了,枪棒教头的徒弟使枪棒嘛。
九尾龟陶宗旺陶宗旺大概是黄门山四杰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给人最多的印象大概就是农民出身。尽管书中说因为他本事多,比较全面,故而叫做“九尾龟”,却并无多少具体事迹。
不过陶宗旺倒是有个特殊之处,就是他的兵器独一无二,是一柄大铁锹。这样看来,倒是个不忘本的好同志。
小李广花荣花荣让人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帅,一个是神射无双,因此其武斗能力常被忽视。实则花荣的武艺相当高,尽管书中通过“秦明才及花荣”来表达出秦明的武艺强过花荣,但在实际交手中,二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可见差距并不明显。
受98版电视剧《水浒传》的影响,很多人以为花荣的兵器是双枪。实际那部剧由于删减了很多人物,所以花荣身上多少有点其他战将的影子,这武器便是董平的。原著中的花荣使的是一杆银枪,也因此与徐宁并称“金银二将”。
豹子头林冲林冲称得上知名度、人气双高,不说家喻户晓也差不多,但是至少有半数以上的人对他的兵器存在误解。诚然平日里刀、棒、枪林冲均有使用,但是上了战场,他的武器只有一种——丈八蛇矛。
几乎所有的影视作品中,林冲都是中年帅哥的形象,所以多数人对林冲的形象认识有误。实际在原著中,林冲八尺身高,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与《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一模一样,而且除了豹子头,他的另一个绰号就叫做小张飞。可以说施耐庵就是以关胜和林冲来对应关羽、张飞,所以林冲的武器自然是丈八蛇矛。
九纹龙史进好多人认为史进的主武器是棍,各类插画、图片多数如此,单田芳的评书中则是枪。但是原著不止一次提到史进征战沙场时用的是三尖两刃刀,所以关于史进兵器的认知错误让我非常不能理解。
思来想去,我觉得大概是因为小浣熊水浒卡的原因,毕竟那时可谓风靡一时。而且个人严重怀疑水浒卡的创作者极度厌恶史进,因为他不仅写错了史进的兵器,还将其各项能力数值压得极低,在五虎八彪攻击普遍八九十的情况下,史进居然只有七十,尚且不如地煞中的很多小彪将,实在太过分了。
史文恭、卞祥这两位顶级战将兵器是最容易被搞错的,因为连作者自己都没整明白,每次出场都不一样。
在曾头市劫了夜照玉狮子时,书中称史文恭使一杆方天画戟。说实话首次读到这里时,一位顶级高手的形象跃然纸上,毕竟方天画戟这种兵器要么是顶级大将所用,要么是类似仪仗队的护卫将军所使。
可是到了正式开战后,史文恭骑着夜照玉狮子,掌中托着的却是一杆朱缨丈二枪,并且一直到死也没见他用过方天画戟。如果要解释,我们可以说梁山情报有误,也可以说史文恭样样皆能,再或者是他看不起梁山草寇,觉得这些人不配其动用最强兵器。但这些不过都是强辩的借口而已,事实上大概率是施耐庵把开始的设定忘了,于是便有了前后矛盾。
卞祥同样如此,首战对史进、花荣时使的是一柄长斧,但是到了后面又变成了长枪。不过相对于平田虎、灭王庆中的一些其他问题,如武力怪圈等,也就不算什么问题了。所以不少人怀疑这部分内容并非施耐庵所写,不无道理。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这些被搞错的问题,一来是书本身存在bug,二来则是因为通读过原著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对《水浒》的认识都来自于影视作品,而影视作品因为种种原因,改动较大,所以误导了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