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第一个出场的官员是洪信,此人官居太尉,表面上似乎与世无争,而且神龙见首不见尾,其实后来的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都与此人有关。可见这个洪太尉,虽然仅仅是昙花一现,作用却不小,犹如西游记中诞生孙悟空的那块石头、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类似。如果把梁山好汉的所作所为比作飓风,那么,洪太尉就是那个引起飓风的蝴蝶,一百零八个妖魔是被当权者洪太尉放出去了,也就是说,大宋江山是在自己摧毁自己的生存基础。当时因为京师一带瘟疫盛行,民不聊生。皇帝钦差内外提点殿前太尉洪信为天使,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临朝,祈禳瘟疫。洪太尉既然知道天子的意图,自然应该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切莫做出和百姓利益相违的事情。不想这个洪太尉来到龙虎山下,只是游山看景。对着得道天师居然视而不见,并且独立一人,来看大山。路上遇到吊睛白虎、吊桶雪花大蛇,洪太尉体似筛糠,没有寻到天师,居然对山上“伏魔之殿”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过此举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洪太尉自认为大权在手,对别人横加指责,怒道:“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扇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扇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见别人还是不理睬自己,太尉更加恼怒:“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疾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众人惧怕太尉权势,只得唤几个火工道人来,先把封皮揭了,将铁槌打开大锁。不想以为太尉的好奇,居然天罡地煞星的天魔一起涌出,搅扰了整个大宋朝的好日子。这便是《水浒传》原著魔星说,也是“将”的诞生由来。《水浒传》中将位好汉分为“三十六员天罡”、“七十二座地煞”,36与72相加之和正好是,这带有明显的传统道教色彩。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36颗天罡星,每颗天罡星各有一个神,合称“三十六天罡”;北斗丛星中还有72颗地煞星,每颗地煞星上也有一个神,合称“七十二地煞”。“36”与“72”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是两个富有神秘色彩的数字,频繁出现在各种场合:《孙子兵法》中有36计;传统武术套路中常有36招式;皇家园林避暑山庄有36景;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72个;据说汉高祖刘邦的左腿上有72颗黑痣;蚩尤有72兄弟;俗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还有尽人皆知的孙悟空72变……另外,人们还喜欢用36、72来描绘美景,像武夷山有36峰之说,黄山、衡山、嵩山有72峰之说。看来,“36”和“72”两个数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不过最终,梁山起义还是失败了。梁山起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出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及对自身出路的绝望,众好汉聚义梁山。然而他们的“革命目的”并不明确。他们的起义宗旨也只不过是“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等最初级的反抗思想。由于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意识和自身文化水平的低下,使得他们不能够形成一种“合力”。他们既不知道“跟谁走”,也不知道“怎样走”,这就使得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地主阶级能够“趁虚而入”,占据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并将他们一步步地带向了“招安”的不归路。梁山起义的失败,正是以上各种主客观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的。其中,起义领导者的投降主义思想是导致起义失败的主要因素。而起义阵营内部成员中大量拥护“招安”者的存在,以及广大成员的盲从及从众心理,使得“招安”从“理想”最终变成现实,从而造成了起义的彻底失败和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