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二年级放暑假了,除了语数英体音美的假期作业外,要求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的手抄报若干,都要求有照片、有文字、制作精美等要求;作为家长可以给孩子在假期报各类课外班、夏令营、去各地旅游等,但真不知道去哪里参加这种劳动、环保等志愿活动,如果学校组织的话,我们马上报名;还有一份作业,响应戏曲进校园,要求听戏曲、参与戏曲活动,参与戏曲征文投稿,活动要能量化、可考核等;其实,看到老师布置该项任务满脸无奈的时候,家长们也深深的同情;戏曲是我们的国粹,小时候跟着家人去集市上看戏也是很热闹的一件事;但是不可否认,随着各种娱乐项目的增多,戏曲已经不是能日常参与的一部分了,更何况把喜好作为作业安排下去,家长们的议论还是很多的。议论归议论,开学的时候这份作业可是不能不交,本着让孩子了解国粹、学习传统文化的原则,幸好孩子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上下五千年》这些书,对于戏曲《花木兰》《收姜维》《诸葛吊孝》等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对于戏曲活动制作脸谱也很有兴趣;谁说女子不如男有问题的就是那戏曲投稿,儿子听了几段戏,也就是了解了一些常识,其他的就像鲁迅写那样“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大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让他写观后感,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剧情能讲出来,也是根据他看过的书来讲的,商量最后决定写写木兰从军,河南戏河南人;看征文格式要求是散文、诗歌、小说,最后决定写诗歌,说是诗歌觉得和顺口溜差不多,就差把《木兰辞》全抄了;后来看看别人投稿的文章,抄《木兰辞》抄故事的很多很多,反正稿子投上去,学习软件就判定你作业完成;最后改过来改过去,借鉴了无数关于花木兰的诗词,和儿子合作的顺口溜诗歌出炉了:代父从军胜男儿,梦里难忘机杼声。持戟建功百战归,不求功名为孝心。觉得听听戏曲是好事,但是布置成作业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不过不布置更没人看。儿子总结的好:为了完成作业,多了解很多戏曲方面的常识和典故,还是有收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