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210分的电影,我能给出8分

北京最佳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

情节构思给10分,文戏对白给-3分,倪妮加1分,下来就是8分。

一、逻辑核心

《水浒传》的斗争核心是“官逼民反”,这部电影的核心也是如此。结合去年的乱港风云,港府的水平可见一斑,因此本片的核心就在此处:警局无能而警察有能。一方面像韩国电影一样大胆拉踩,一方面又从警察的视角进行了补充。

这对于新千年之后的港片是一个冲击,因为一谈到香港警察,我们脑子里立刻是他们飞天遁地,各种雷达卫星,各种警局内核心装置,反而忽略了警局的人员机构设置。按照我以前学新闻时候的逻辑,卧底记者是没有名字没有照片的,而《拆弹专家》第一部里,刘德华卧底成功又成了拆弹专家,始终让我有些不太理解,因为我印象里这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工种,总像是为了服务情节而归于一人。

这一部的设置则完全理顺了这个逻辑,一个警察因为警局安排而愤恨抗议堕入不法,这比一个拆弹专家成功卧底要合理很多。但是这个高明的设计,在我们国家其实行不通,因为我们的眼前真的有这么一个人,杜国富。扫雷英雄杜国富的境遇比潘乘风困难更多,我们的国家是如何对待他的,有目共睹。

这里难以唤起我们的共情,也就导致我们很难为潘乘风的感情变化而产生剧烈的波动。换句话说,这里追求了真实,偏偏又脱离了真实,观众一下子就出戏了。

二、精巧构思

『复生日』的恐袭安排简直让我拍案叫绝,恐袭我见的多了,能毁灭香港的我是第一次见!首先用炸断高楼制造恐慌的方式吸引注意,同时劫持地铁控制中心,以地铁运输核弹,拆车厢分别安置起爆点,同时引爆炸平香港。

同时警方的应对也让人赞叹,在信息对称的情况下,抢先终止炸楼计划,接着利用歹徒炸楼的炸弹,在核弹所在的地铁路过大桥时,炸断大桥,在海底引爆核弹,同时用其他车头把之前放置的炸弹一起推入大桥方向的海中,以一座桥换取整个香港的太平。

除了海洋生物保护协会可能会抗议,当真是间不容发当断则断,万千纷纭中理得头绪,加上电影后期节奏的不断提速,结尾的惊天一炸可谓是炸出了港片对10年代的最后致敬。

同时由于人物感情戏的不断演化,华仔从英雄到黑化,又从染黑洗白中彻底觉悟,影片的节奏处理非常优秀,除了中期的小高潮,完全说得上顶峰级别的爆米花大片。

三、糟糕处理

小高潮部分的处理,问题很大。我是看到最后刘青云挡子弹才意识到冲突点在什么地方。这场戏的核心是,警察为了平民百姓的安危,可以牺牲自己,也可以牺牲队友。

这段处理我觉得完全可以把成龙在《新警察故事》里被阿祖虐杀的部分搬出来用,他一个人在仓库仓皇失措,运尸体时甚至有一个同事滑落下来,那种爆炸下的抉择格外真实。但是刘青云表现得太举重若轻了,在路虎初会的部分,他的沉着是加分的,但是在其他地方,这种沉着反而是减分的,他的人物由于过于冷静,反而丧失了人物张力,这也是在逻辑中出现过的问题,为了追求真实感而过于真实,反而丧失了电影本身演绎创作的魅力。

小高潮部分的处理很混乱,地面警察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狙击手,甚至没有人想过营救,而刘青云毫无疑问是必须要优先拆弹的,拆不下来全场的人都要死,他根本不存在其他解决的优先级,所以救同事和救平民完全不构成冲突点。同时同事的戏份太少,甚至潘乘风不认识?因此现场加华仔的哭戏简直有些哪吒里万民磕头的荒谬感。

四、可怕文戏

另外就是要说文戏,为什么不请个好编剧呢,文的武的一肩挑,必然会有失偏颇。刘德华病房的玩笑很尬,刘德华红酒撩妹很尬,刘德华大哭我要停止恐袭很尬,完全浪费了演员的天赋。或者说粤语版会更好一些?可惜大陆无缘了。

《水浒传》的立意让我惭愧,也许是因为听了太多引用老外的书,一说到《水浒传》反而没有觉得某大学引用《乌合之众》自然,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文化不自信。不过『复生会』本身一群“salute”的家伙更像是邪教,水浒英雄可没有这种军事化管理,倒不如把口号改成“替天行道”!

最后结尾的处理也不自然,刘青云沉默片刻,竟然说的是“兄弟,谢谢!”我差点一口血吐出来,本来这是大好的名垂影史的一个镜头或者一句话,甚至再不济可以让飞行员提前20秒一直大喊“董sir”,而他一言不发撤掉,而不是说完了谢谢发现飞行员溜了,自己还得助跑才能爬上末班车。

最后,不得不说倪妮是真的美貌,是那种不让你觉得突兀的美貌,不会一出场就让大家感叹“花瓶来了”,但是一打扮又会让大家倾心,而且警服也掩盖不住的好身材,真是值得加一分。

总之去看吧,值得去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6.html